close

從製造一手包到品牌,以品牌「QNAP」行銷世界,威聯通營收60億台幣,是規模僅次於群暉科技的台灣第二大NAS廠。

「MIT,我們真的從製造到品牌都自己掌握,」坐在汐止辦公室內,威聯通總經理張明智驕傲地說。

以品牌「QNAP」行銷世界,威聯通營收60億台幣,是規模僅次於群暉的台灣第二大NAS廠。但不同於群暉軟體出身,威聯通算是有深厚的硬體背景。

10分鐘路程外,一棟廠房外牆寫著「威強電」,這家台灣掛牌上市的工業電腦廠正是威聯通的母公司。

2000年,網際網路起飛,帶動許多網通設備發展,許多企業儲存的需求也浮現。威強電也看到這波機會,伺機投入。

「但當時工業電腦都只有做BIOS(基本輸入輸出系統),還有一塊主機板,沒有其他軟體了,我是第一個被找進來做軟體的種子,」張明智笑著說,自己就是威強電轉投資成立威聯通後,第一位軟體研發工程師。

張明智上次接受媒體採訪,是距離好久以前的大一。當時張明智寫了一款遊戲,而接受《軟體世界》採訪,人生投的第一份工作履歷是高雄智冠,卻沒有被智冠沒有錄取。

智冠科技董事長王俊博當時惋惜地告訴張明智,「我們只需要一個專科生呀。」

張明智卻意外成為硬體廠「變軟」的推手。

1971年出生的張明智,台大資工系畢業。進入威聯通之前,原本在電腦周邊設備硬體廠致伸和旭麗,擔任研發工程師做驅動程式。

來到威聯通後,剛開始抓不出方向IP攝影機、數位錄影機等,都嘗試著做。

有天,前威強電董事長郭博達拿了《電子時報》報導給張明智看,上頭標題寫著「網路式儲存架構NAS獨領風騷」。

「我們看到兩個趨勢:第一,企業未來都需要儲存資訊;第二,網路式儲存是未來是趨勢,就這樣投入NAS,」張明智至今還保留著那篇剪報。

NAS品牌廠的唯一異數

但一開始,威聯通受到母公司做工業電腦的影響,產品五顏六色、定價又高,又沒有找到對的銷售通路,累積了3000、4000萬的庫存賣不出去,1.5億的資本額燒得快光了。

後來威聯通調整角色,開始建構內部的軟體團隊及行銷通路。「NAS其實是在買軟體,如果你把軟體拿開,就是比PC簡單的PC,」一名網路儲存設備廠總經理分析。

軟體訓練出身的張明智找軟體人才,至今1000人的威聯通裡,有400名軟體工程師。然後,張明智又發現一台NAS賣出去給客戶,硬體如果沒做好,就像基礎架構垮掉一樣,就做了一個決定,收回外包製造,自己在七堵蓋廠製造,成為群暉、華芸等台灣NAS品牌廠中唯一自己製造的異數。

「這和領導者的決策有關,製造不是核心競爭力,不見得要放太多精神和資源,」一名雲端儲存設備廠主管觀察。

「發現生產過程中有異常狀況沒有處理,東西到使用者那用了1到2年,會陸續送回來,有可能是PCB或其他生產製造的問題,外包廠你要他做這做那,都要加錢,東西交給你就不關他的事,只有自己有工廠才能要求他做到好,」張明智想掌握軟體到硬體的品質。

投入到真正做出NAS品牌口碑,張明智花了超過8年。

威聯通還在不斷追趕,進入AI時代,因應機器學習的運算需求,和大量儲存的需求,處理器大廠英特爾、輝達一推出新處理器,張明智就嘗試用在產品架構內。

「我們現在很努力在NAS上面架構應用服務,一直在打造效能強勁的NAS,包括有雙處理器的NAS拿來做大數據分析,」張明智比喻。

雲端儲存服務龍頭AWS推出「GreenGrass」針對高效運算新功能,張明智也和對方合作用在混和雲的架構上,讓使用者可以將在AWS雲端上的服務落地到QNAP的私有雲上,未來可以運用在許多物聯網的垂直領域。

「現在覺得NAS還有好多新的應用可以玩,非常有趣,」張明智對未來很樂觀。(責任編輯:李郁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修網電腦補給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