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1.14
呂家璈:大陸若透過技術入股南韓廠商,對台灣廠商就相當不利。

呂家璈:大陸若透過技術入股南韓廠商,對台灣廠商就相當不利。

 摩根士丹利證券亞太區半導體首席分析師呂家璈昨(13)日指出,中國政府透過政策扶植半導體產業的作法,對台灣二線廠商的影響最大,預計下一波會鎖定記憶體產業,以下是接受專訪紀要:

 問:可否談一下對中國扶植半導體產業的看法?

 答:中國透過政策扶植其國內半導體產業的作法,在全球並非首例,以前中東國家也曾做過,只是成效並不明顯,因為對產業最珍貴的資產、也就是工程師來說,去民營企業的待遇一定會優於國營企業,因此,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影響需視次產業而定。

 以整個半導體產業鏈來看,IC封裝測試的技術含量相對較低,因此,中星合作若能成功,從產能來看是有機會威脅台灣競爭對手。

 至於晶圓代工產業,由於台灣一、二線廠商的競爭差距已經拉大,影響較大的應該會是二線廠商;而IC設計產業,也是要從技術角度評估,但對台灣龍頭廠商而言,短期內影響應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哪個次產業會是下一個目標?我認為記憶體產業蠻有可能的,中國若透過技術入股的方式進行也未嘗不可,只是合作對象會是美國還是南韓廠商,若後者,對台灣廠商就相對不利。

 問:台灣晶圓代工產業高階製程競爭狀況如何?

 答:以龍頭廠商為例,我評估明年持續拿下重要客戶AP訂單的機率蠻高的,差別僅在於用20還是16奈米製程,但需要注意的是,考量到主要客戶未來產品線更為多元等因素,後年起是否會將部分AP交給14奈米製程較為成熟的主要競爭對手,將是關鍵。

 問:你怎麼看中國智慧型手機晶片產業近況?

 答:我對台灣龍頭廠商的信心還是很夠,主要因素包括:一、中國目前1年仍有5億支功能性手機銷售量,若能順利轉為智慧型手機,市場非常大;其次,在出口這一塊,除了海外新興市場需求依舊強勁外,未來也有可能透過中國品牌廠商,進軍已開發市場,因此,現階段最重要的就是,把產品線佈得更完整些,時間點大概是在明年第一季至第二季初。

 問:市場所擔心的價格競爭問題呢?

 答:從歷史競爭角度來看,當市場只有兩家廠商的時候,價格競爭通常不會太激烈,除非有第三家廠商的加入,因此,要看中國競爭對手起來的速度,但我認為未來1年半至2年內還不必太過擔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修網電腦補給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