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99.12.11【時報-台北電】美商高盛證券亞洲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金文衡昨(10)日指出,華碩 (2357) 併購研揚 (2463) 效應宜以「中性」看待,未來確實可發揮綜效,但初期對華碩獲利挹注空間有限、約2%,惟並不影響華碩目前的多頭走勢。


金文衡可說是華碩此波股價狂飆的主要推手之一,證明這位「主機板王子」影響力,在他連續兩次調高華碩目標價至309元,並將之納入「亞洲科技股優先買進」名單後,華碩股價一飛沖天,恢復往日雄風,昨天在公司祭出庫藏股買回政策後,股價再漲5元收284元。



金文衡指出,未來研揚對華碩所挹注的綜效主要有下列3項:一、華碩可將產品銷售給研揚客戶的跨售效應;二、在共同零組件尚可享有低成本;三、華碩在雲端運算與服務上的技術。


根據金文衡了解,華碩這次併購研揚所設定的2011年投資報酬率(ROI)約為8.9%,與華碩本身資金成本8.8%差不多,不過,初期對華碩2011年獲利貢獻幅度仍有限僅2%。


金文衡表示,市場也許會對華碩過去與研華 (2395) 合資卻分手的例子產生疑慮,但因有庫藏股效應與11月營收表現亮麗兩項利多題材加持,預期股價仍會以上漲來反應這些消息。


此外,金文衡昨天也將和碩 (4938) 納入追蹤名單,給予「中立」投資評等與47元目標價,他認為和碩具備成長動力題材,只是經營團隊執行力仍需要時間檢驗,方能給予更高評價。


金文衡表示,與緯創 (3231) 當初從宏碁 (2353) 分割出來相比,和碩目前的產品線相對較為多元,尤其是2011年第一季將開始生產CDMA iPhone,加上原本就競爭激烈的筆記型電腦(NB)代工領域,儘管近期從其他客戶搶下不少訂單,但會被華碩殺價效應抵消掉。


整體而言,金文衡認為未來推升和碩營運的兩大題材包括:一、佔2011年營收比重將分別達19%與8%的CDMA iPhone與LCD TV,其中CDMA iPhone被視為未來能否搶下蘋果其他產品訂單的重要指標;二、目前產能利用率與毛利率表現均偏低,意味著未來較有表現空間。


金文衡預估,和碩2011與2012年營收成長幅度將分別達22%與16%,獲利成長率則分別為48%與25%,營業利益率分別為1.6%與1.8%,每股獲利預估值分別為4.67與5.83元,因此,投資評等與目標價分別為「中立」與47元。(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張志榮/台北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修網電腦補給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