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邱國強台北2010年12月12日電)曾幾何時,蒜、薑、糖等家常佐料,今年在中國大陸變得奇貨可居,售價節節高漲;於是,「蒜你狠」、「糖高宗」等名詞紛紛出籠,反映大陸民眾對物價高漲的無奈,引起政府重視。
不只蒜、薑、糖,在大陸,辣椒、米、豆類、蔬菜、水果、食用油、肉類,甚至中藥,今年來價格全面大漲;「薑你軍」、「豆你玩」、「油不得」、「蘋什麼」、「藥你苦」等名詞成為熱門用語;大陸民眾近來見面問候語,更從「吃飽沒」,變成了「今天啥便宜」。
有鑑於此,大陸國務院11月17日由總理溫家寶主持的常務會議中,首先訂定4項與穩定物價及保障民眾生活的政策方向,其中包括確保市場供應、完善補貼制度、加強物價調控及監管市場秩序。
這項會議還要求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及「菜籃子」市長負責制;也就是說,穩定米價由省級單位首長負責,穩定菜價則由市級單位首長負責。
11月20日,國務院正式發布「關於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將上述4項政策方向化為16項具體措施,主要包括大力發展農業生產、穩定農副產品供應、加強價格監督檢查、落實「米袋子」與「菜籃子」負責制,並打擊囤積、哄抬行為。
之後,大陸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更從11月22日到26日一連5天,每天發表評論,內容從強調「完全有能力、有條件」維持物價基本穩定,到要讓炒作物價行為「無處藏身」,以及大、中型國營企業應配合政府穩定物價等,顯見大陸政府對平抑物價的重視。
在中央政策下,大陸各地也紛紛推出具體措施。
福州市就將制定蔬菜「協商價制度」,內容是每季選擇4到5種當季蔬菜訂定「協商價」,當批發商成本高於協商價,政府將有一定程度補貼,若低於協商價則直接在市場調控,降低菜價。
福州市這項措施,受到上級的福建省肯定;中通社報導,福建省物價局就要求省內其它各地借鑑福州市的作法,對菜價制定調控措施。
至於大陸從中央到地方的一連串措施是否有效?據大陸媒體引述國家發改委資料指出,大陸36個大、中型城市11月下旬的18種主要蔬菜批發價,已較11月初回跌9.1%。
此外,新華社又引述大陸商務部資料指出,11月最後1週,大陸全國18種主要蔬菜批發價,較前1週下跌5.9%,其中油菜、大白菜、生菜、黃瓜、圓白菜跌幅逾10%。
不過,一位住在江西南昌縣的曾姓民眾12月上旬仍告訴大陸媒體,他在南昌生活10多年,以前一把青菜只要人民幣5毛錢,但現在2元以下的蔬菜卻很少;由此看來,大陸政府距離平抑物價的目標,還有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