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十幾年裡,蘋果先後建立了三道防線:封閉軟件,打造平台,買斷硬件。
100.07.14
第1頁:蘋果用十年時間建造的三道防線
在過去的十幾年裡,蘋果先後建立了三道防線:封閉軟件,打造平台,買斷硬件。
最初的蘋果電腦,只有第一道防線Mac系統,儘管圖形界面很討人喜歡,但兼容性不佳導致它難以被普通大眾所接受。從2001年開始,蘋果逐步打造第二道防線iTunes和App Store,它不但十分堅固,而且步步為營:首先,它通過iPod音樂播放器的熱銷,讓人們熟悉並依賴iTunes音樂商店,然後利用iTunes拉動第一代iPhone 手機的銷量;接下來,它又通過iPhone來推動一個新的平台:App Store軟件商店,最後憑藉App Store來讓iPad 平板電腦炙手可熱。
這是一個良性循環,也是蘋果用十年時間構造的新盈利模式,其它廠商很難在一兩年時間裡複製它的成功。另一方面,我們還能看到蘋果利用數字技術整合傳統行業的野心iPod背後是傳統唱片行業,iPhone的背後是傳統軟件行業,iPad身後則是傳統出版業。再加上對傳統製造業的掌控,蘋果的數字經濟並非僅靠喬布斯的時尚嗅覺和個人魅力,而是建構在實實在在的傳統行業基礎上。
蘋果iPad 2成本利潤分佈圖
從2005年開始,蘋果悄然展開第三道防線的構築提前買斷零部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控制供應鏈。當年,蘋果以12.5億美元的價格,與韓國三星和日本必爾達簽訂快速閃存芯片的長期供貨合約。快速閃存是2007年誕生的iPhone和2010年誕生的iPad最關鍵的核心元器件之一,當競爭者們想推出類似產品時,他們發現產能早就被蘋果買光,從而無法在短期內推出類似產品。
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觸摸顯示屏、固態硬盤、圖形芯片等關鍵零部件上,這種長期合同,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iPhone和iPad今日的成功。當然,蘋果堅持自主研發也是重要的因素,比如核心的A5 處理器由蘋果自行設計,僅此一項就讓每台iPad的成本降低了幾十美元。
第三道防線,讓蘋果解決了長久以來困擾它的成本問題,不但讓更多消費者願意接受它的產品,也為自己留出了足夠的利潤空間。通過上圖,我們可以看到蘋果每賣出一台售價729美元高配版iPad 2 ,在扣除各類硬件採購費以及軟件開發、包裝運輸、渠道銷售等方面的成本後,還可以賺189.54美元,利潤率為26% 。
下面,我們再把上圖中的“硬件成本”一項拆開來,看看蘋果製造一部iPad 2 ,具體需要採購哪些硬件?
第2頁:三大重要配件:佔總成本的66%
· 三大重要配件:佔總成本的66%
首先,佔據成本最大比例的是觸摸屏幕,它需要蘋果支出127美元,這相當於總成本的38.9% 。其中,65美元用於採購LG Display的IPS液晶面板*,另外62美元則用於購買其它細小的零件,比如Analog Devices的電容式觸摸控制器、德州儀器的觸摸屏驅動芯片、博通的觸摸接口芯片、 AKM的電子羅盤、意法半導體的陀螺儀和加速度計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元器件的成本和第一代iPad 相當,並可以和iPhone 的部分元器件互換,這意味著蘋果會每次的採購數量會十分龐大,因此對這些公司而言,同樣會是利潤豐厚的大訂單。
佔據第二大成本的是固態硬盤和內存,其中固態硬盤由東芝或三星提供,內存則來自日本爾必達公司,這三家公司可以從這台iPad 2中拿到65.7美元。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製造平板電腦所需的固態硬盤將達到17億GB,相比去年的4.28億來說增長了297.2% 。固態硬盤需求的激增導致供應緊張,去年第三季度iPad產量無法滿足需求,就和固態硬盤的缺貨有直接關係。
iPad 2 高配版的硬件成本分佈圖
第三大重要配件是鋰聚合物電池**,每台iPad 2 ,蘋果需要向新普科技支付25美元比去年貴了一些,這是因為2代的電池比1代薄了2.5毫米,而且從兩塊厚電池變成了三片薄電池。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滿足業界對鋰聚合物電池日益高漲的需求,新普科技位於重慶的新廠也即將投產,它佔地面積約200畝、投資總額9000萬美元,每年將製造2000萬片鋰聚合物電池,供應給各大品牌的筆記本和平板電腦。
* 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轉換)硬屏技術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液晶面板技術之一。IPS硬屏具有響應速度快、可視角度高、節能環保等優勢,而且它的高強度和耐磨性非常適合觸摸屏(Touch Screen)。在擁有這一技術並實現量產的公司中,韓國的LG Display公司規模最大,技術水準處於領先地位。
** 鋰聚合物電池(Li-polymer,又稱高分子鋰電池)具有容量大、小型化、超薄化、輕量化,以及高安全性和低成本等多種明顯優勢,是一種新型電池。在製造鋰聚合物電池的公司中,台灣的新普科技是筆記本電池專業製造廠商,全球行業排名第一,年產量約3000 萬組電池,市場佔有率約25% 。
第3頁:小零件能給供應商帶來多少利潤?
· 小零件能給供應商帶來多少利潤?
iPad 兩代產品的鋁合金後蓋都是由台灣的可成科技製造的,每台iPad 2 它可以從蘋果那裡拿到10.5 美元。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可成科技95% 的鋁合金又來自於大陸的雲海金屬(002182,股吧)。
去年10月下旬雲海金屬公佈三季報,預計全年業績增長超過460%時,市場傳出了“雲海金屬是iPad機殼材料最大供應商,iPad銷量增長將提升企業盈利能力”的消息。不過,這一切都在雲海金屬年報中露了餡。
今年3 月公佈的雲海金屬2010 年年報顯示,第一大客戶可成科技2010 年向其貢獻了1.52 億元的營業收入,但2009 這個數字則為1.85 億元。換句話說,在iPad 熱銷的2010 年,雲海金屬不但沒有從可成科技那裡多賺錢,反而下降了0.33 億元。
一句傳言,讓雲海金屬的股價如同坐過山車
因此,當這一真相被披露後,之前追捧這支股票的投資者們紛紛將其拋售,導致雲海金屬的股價一路從25 元暴跌到12 元,徹底褪去了“蘋果概念股”的光環。(不過從投資角度來看,這支股票剛剛經歷了恐慌性拋售,目前處於超跌狀態,而且已經得到了底部支撐,應該說正是抄底的好時機)。
攝像頭是iPad 2 中並不算值錢的元器件,只有4.30 美元,但卻造就了一支真正的“蘋果概念股”台灣大立光。從2009 年2 月開始,通過給iPhone 以及後來的iPad 供應攝像頭,大力光的股價從195 元新台幣漲至目前的912 元新台幣,漲幅高達367.7% 。大立光錶示,今年500 萬像素鏡頭出貨逐季成長趨勢不變,明年的成長動能,將由500 萬像素開始向800 萬像素鏡頭延伸。
自從接到蘋果的訂單,大立光的股價一路攀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的日本地震重創日本光學廠,讓原本有意爭取蘋果iPhone 5的800萬像素鏡頭的日本夏普集團旗下光學鏡頭廠Kantatsu送樣認證已暫停,目前確定只有大立光及玉晶光在認證中,就進度來看,預估iPhone 5仍將是大立光與玉晶光分食狀況,大立光為主要供應商,玉晶光為次要供應商。
第4頁:誰來將世界各地的零件合為一體?
· 誰來將世界各地的零件合為一體?
iPad 2的核心部件Apple A5處理器是由蘋果設計、三星代工的,因此蘋果只需付給三星14美元的代工費。而目前其它品牌的平板電腦,大多都是購買NVIDIA設計的Tegra 2處理器,因此在這一項上面的成本就會比iPad 2多出幾十美元。
除了 前面我們介紹的這些部件之外,還有無線網卡、GPS等各種細小的元器件,這些廠商將分享餘下的69.9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