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31 08:03 時報資訊 

【時報-台北電】貨櫃船運市場8月份運價回跌速度減緩,但7、8月是市場最大旺季,運價不能守在高水平,顯示今年市場熱度不夠。根據統計,8月初遠東至歐洲航線平均周艙位供給量較去年同期增長約2.3%,供給仍過剩。貨櫃三雄長榮 (2603) 、陽明 (2609) 、萬海 (2615) 雖有低油價的利多,Q3業績恐怕還是只能保守看待。

  以遠歐線來看,8月初上海裝船每箱(20呎櫃)運價調升到1,108美元,優於7月初的879美元,目前每箱運價約469美元,高於7月第三周的400美元,美西線8月初每大箱(40呎櫃)1,607美元,目前約1,585美元,優於7月初的1,040美元與第三周的1,123美元。

  不過7、8月是市場最大旺季,運價有不小波動,實際上近期歐元區經濟逐步穩定,市場消費需求上升,因今年第二季以來新造萬箱級大船大量投入歐洲航線,市場艙位供給持續增大,雖然第三季部分航商有縮減艙位,艙位利用率也維持在九成上下,但因船噸供給仍過剩,運價支撐力也就不足。

  美國線情況雖因經濟平穩復甦,加上人民幣貶值,提升美國市場購買力,運價屬平明顯優於歐洲線,而美國西南岸港口作業效率不足,讓船隻周轉率降低,不過因為蘇伊士運河擴寬工程完工,部分航商增開經該運河到美國東岸的航線,讓原本高達九成五的平均艙位利用率,降回九成左右,以致市場運價也有鬆動,幸好8月中開徵的旺季附加費,讓運價至今回落情況較為溫和。

  從近期發布的數據來看,今年6到8月這個旺季確實不夠旺,全球航運總量在6月份下跌了3,1%,7月份名列全球第二大轉口港的新加坡貨櫃裝卸量少了13.3%,日本野村證券統計亞洲主要港口貨量少了0.6%,業界評估,本世紀初美國與中國推動的全球供應鏈擴張已經達到極限,開始走下坡。

  但市場船噸卻有增無減,業界認為,下半年市場想要穩定,必須加速舊船淘汰,最重要的是航商的自律,九成的裝載量實在沒有必要降價求貨。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修網電腦補給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