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台灣》紀錄片帶領全民看見日月光汙染高雄後勁溪,也看見台灣工廠排放汙水問題嚴重,在環保單位積極查驗下,許多大廠趕緊找上廢水處理公司,引爆新一波商機。

2015/01/09 出處:財訊雙週刊 第 467 期 作者:劉映蘭

半導體封裝大廠日月光因排放汙水事件,引起公憤,現在來到高雄K7廠的外圍,4座大型LED看板上,一些數字不時變換,這批每座造價1200萬元的裝置,不是為了美觀,而是上面的數字顯示廠房排放廢水的有害物質檢測。加裝監測看板,是日月光的復工條件之一,不僅K7廠,日月光對外承諾,以後每棟廠房外都會有一座看板,直接讓外界監督汙水排放。

日月光付出數10億元代價

日月光為拚復工的代價不僅如此,連同連動的水質監測儀器及監視設備等,一座廠房需要2500萬元建置,未來3年,日月光承諾繼續投入總經費達11.5億元,建立廢水回收機制。

日月光因排放汙水,被高雄市政府環保局追討不法利得1億940萬元,而K7廠因汙染後勁溪遭勒令停工一年,其間損失7200萬美元訂單,相當於21億元新台幣。

因排放汙水所付出的代價,從300萬元罰鍰,到損失21億元訂單,甚至難以洗刷黑心工廠的名號,日月光還得花上15億元建置汙水處理、偵測設施以及造林,日月光損失的不只是錢財,還有喚不回的聲譽。

然而排放工業汙水汙染河川的,豈只是日月光一家。台灣大學環境工程所教授、汙水處理專家駱尚廉指出,「台灣從南到北,都有工廠偷偷排放汙水」,一針見血地點出台灣許多工廠排放汙水的問題。

內政部前部長、水利工程專家李鴻源針對台灣的汙水管理,有長期的觀察與研究。他指出,營建署負責汙水處理廠,「但把汙水處理完就排掉了,沒有回收回來,水資源開發是在經濟部水利署,但在水利署的觀念裡,並沒有水的回收再利用這一塊。」

把廢水處理技術變成好生意

在日月光排汙效應發酵後,國內兩家專做汙水處理的公司,一家是老字號的中宇環保,另一家則是剛跨入這一領域但負責竹科許多大廠汙水處理的水之源,兩家新舊汙水處理廠,對於建立「水產業」都有高度期待。

「日月光事件後,從中央環保署到各地縣市政府環保局,開始更積極查驗工廠排放的廢水,」水之源公司董事長周珊珊提到,政府對工業廢水排入溪流的檢驗,確實比以前來得頻繁。

不論是迫於環保局現在開始從嚴查驗,還是企業自發性地良心發現,水之源證實,在日月光排汙事件後,現在的確接到許多大廠處理汙水的訂單,訂單能見度一直排到2015年,粗估台灣汙水處理年產值約500億元。

除了北部有位在新竹的水之源,南部則是位在高雄的中鋼集團旗下中宇,一樣瞄準這塊商機大餅。

一四年4月才成立的水之源,資本額3億元,業務範疇包含工業廢水處理、民生汙水處理和緊急淨水系統。其中處理工業汙水為公司主要營收來源。周珊珊說,「因為各種產業排放出來的廢水,所含的有毒物質、酸鹼度或重金屬等都不一樣,需要非常專業的處理,才能符合排放標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修網電腦補給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