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顯影劑是什麼:

簡單的說,就是應用於醫學成像時(X光,電腦斷層等等)使組織間的對比更清楚的一種化學藥劑。講得白話一點,醫學成像就好比我們平常拍照片一樣:沒有用顯影劑的影像就好比是在灰暗的房間裡拍的照片,人的五官很模糊,分不出到底誰是誰;反之,加了顯影劑的影像,就像是打了燈光照相,眼睛就是眼睛,鼻子就是鼻子,有時甚至連嘴角上的小痣都看得到。所以,顯影劑的使用可以大大的提高醫學影像診斷的敏感度與正確性。

1.種類:一般而言,我們以顯影劑在體液中是以離子或分子狀態存在,分為離子性及非離子性的顯影劑;若以顯影劑的滲透壓來分的話,有高滲透壓與低滲透壓兩種。做這樣區分的理由,除了顯影劑本身的物理化學特性外,對臨床使用而言,重要的是它們引發人體對顯影劑產生副作用的機會各有不同。原則上,具離子性及高滲透壓的顯影劑(ionic and high osmolar contrast media)比較容易引起副作用。

往往在接受檢查之前,您會聽到醫護人員問您要打離子或是非離子的顯影劑,可是我想大部分的人並不清楚這兩者間有什麼區別,希望下面這個表可以幫助你了解:

離子性顯影劑 非離子性顯影劑

滲 透 壓 一般為高滲透壓 低滲透壓
副 作 用 發生的機會較高 發生的機會較低
價格 較低 較高
健保給付 給付 不給付

因此,當我們這樣問您的時候,其目的是希望您考慮是否自費使用非離子顯影劑,尤其當您是高危險患者。因為雖然它比較不會引起一些相關的副作用,然而健保並不給付。

二、接受顯影劑注射的併發症與危險因子

容易引起併發症的危險因子:目前我們已經知道併發症產生的機會,與使用的顯影劑種類(離子性或非離子性)、是否有過敏體質以及患者腎功能好不好有很大關係。據Shehadi等人報告,使用的顯影劑種類是影響顯影劑過敏發生率的單一最重要危險因子。話雖如此,有關顯影劑併發症發生的機率還是會因其他不同因素影響而有所不同。

(1)過敏體質:比如說慢性鼻竇炎、蕁麻疹、異位性皮膚炎、氣喘等等,或之前曾經有對顯影劑過敏的經驗。根據Shehadi 等人報導,如果病人有過敏體質,其發生過敏反應的危險性是一般人的2倍;若之前發生過顯影劑過敏,則其危險性是一般人的3倍。日本的Katayama等人曾經進行一個高達三十萬人次的大規模統計,他們發現有氣喘的患者,其發生顯影劑併發症的機會(7-20%)明顯較一般人(3-12%)為高;在有氣喘的小孩,就算使用非離子顯影劑,其發生率仍然有12.5% (一般為7%左右)。

(2)內科疾病:腎臟功能不好或目前在洗腎或使用具腎毒性的藥物(如Gentamycin、NSAID類的止痛藥)的患者。這是因為大部分的顯影劑主要是經由腎臟排泄,因此如果腎臟功能不好,除了容易使顯影劑堆積在體內之外還會引發急性腎衰竭。其他像是目前在服用降血糖藥物(metformin、biguanides)的糖尿病患者、多發性骨隨瘤的患者也都容易於使用顯影劑後併發代謝性酸中毒或急性腎衰竭。

(3)使用顯影劑的量:檢查時使用大量的顯影劑(如電腦斷層血管造影,CTA),除了增加副作用發生的機會外,還容易引起極嚴重的併發症,甚至死亡。最近,Cochran等人發現他們醫院因顯影劑死亡的病例中,就有70%是接受CTA後心肺衰竭死亡的。此外,使用大量的顯影劑也比較容易引起頭痛、噁心、嘔吐的症狀。
常見輕中度併發症:大致上依反應的種類可分成過敏類(allergic like)的與非過敏類(non-allergic like)的兩種;若是依注射顯影劑後,併發症發生的時間,則有急性(小於1小時)與遲發性(大於1小時) 兩種。

(1)非過敏類:頭暈頭痛、噁心、嘔吐、心率不整

(2)過敏類:皮膚發熱潮紅、皮膚疹、皮膚癢、支氣管收縮,氣喘發作、喉部水腫,呼吸困難。

(3)急性與遲發性:據文獻報導,併發症在顯影劑注射後1小時內佔85.7%,1至24小時內佔10%,1至10天內還有8.6%。急性期的併發症大部分是以過敏類的併發症為主;而遲發性併發症的發生率依文獻報告在0.44%(Pedersen 等人)與4.7% [Mikkonen等人]之間,使用離子或非離子顯影劑並沒有太大的差別。遲發性併發症的臨床表現大部份以皮膚疹、皮膚癢為主,目前尚未有很嚴重甚至死亡的病例報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修網電腦補給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