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慶產業基地簽約儀式現場。 首席記者 鐘志兵 攝


    重慶筆記本電腦基地,再添一顆重要棋子——昨日,全球五大筆記本電腦代工企業之一的臺灣和碩聯合科技公司(以下簡稱“和碩”)與重慶正式簽約,將在兩江新區布局重慶產業基地,預計今年6月就將投產。市領導薄熙來、黃奇帆、翁傑明、童小平、淩月明等出席了簽約儀式並參與助簽。


    全球筆記本電腦重慶造佔1/3


    根據協議,和碩將在兩江新區空港功能區注冊外商獨資企業——旭碩科技(重慶)有限公司,成為和碩繼蘇州、上海後在大陸建設的第三個產業基地。項目初期投資1.5億美元,注冊資本4900萬美元,規劃至2015年產量達數千萬臺筆記本電腦和智能終端產品。同時,和碩將在兩江新區的江北嘴IT總部商務區規劃建設研發及運營中心。


    “和碩入駐,使重慶打造億臺級全球最大筆記本電腦基地目標,隨著愈來愈強的聚集效應指日可待。”黃奇帆表示,重慶實現5個電腦品牌商、6個代工商、700個零部件企業的“5+6+700”的理想藍圖指日可待。據悉,5個電腦品牌商中已有惠普和宏碁,還剩3家;6個代工商已有富士康、廣達、英業達、和碩,還剩2家。


    在未來幾年,全球筆記本電腦市場每年會銷售出3億臺左右,其中中國沿海地區差不多有1億臺電腦,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有1億臺電腦,重慶能獨佔1/3。僅今年,惠普加宏碁下的單,富士康、廣達、英業達、和碩來完成任務生產,至少就能達到3000萬臺,“明年還會翻番,那就變成6000多萬臺,我們大概在2013年以後,就進入到1億臺左右。”


  零部件本地化率年內達70%


    傳統加工貿易的99%以上一直由沿海所壟斷,重慶為何能改變這一格局?


    “重慶電腦基地的特點,我認為有多方面的吸引力。”黃奇帆說,到今年底,重慶的筆記本電腦零部件本地化率就會達到70%,明年可達到80%,屆時廠家就不用把零部件從幾千公裏之外的地方運到重慶。零部件垂直整合一體化,這會使得電腦生產的進項物流成本和供應鏈成本大大下降,形成一個在全球都有競爭力的筆記本電腦基地。


    其次,在發生金融危機後,什麼電子產品市場都在萎縮,只有電子信息產品中皇冠上的明珠——筆記本電腦,因為無線上網的突破、3G時代的來臨,其市場正在擴張。只爭朝夕,是世界幾大筆記本電腦廠商的重要戰略,惠普、宏碁來了,匹配代工商也都願意到重慶來。


    “之所以有這樣的局面,我想,中央政府的西部大開發政策,也穩定和刺激了投資商的信心。”黃奇帆表示。


    三大優勢


    重慶兩個保稅區將形成產業集群


    隨著重慶機場條件的改善,歐亞大陸橋的打通,重慶改變了從沿海到歐洲坐輪船36~37天的格局,也改變了沿海到西伯利亞25天的火車格局。“重慶成了內陸的樞紐,也使得西部成了通向歐洲的橋頭堡。”黃奇帆說,重慶產的筆記本電腦50%都將賣給歐洲,“有了新時代的絲綢之路,競爭力可想而知。”


    另外,重慶兩個保稅區在內陸獨具優勢,可以做到一次申報、一次通關、一次放行,沿海過去對加工貿易的優勢重慶也有了。在西永綜保區,惠普和惠普係的幾大代工企業,正在形成重要產業集群;在兩路寸灘保稅港區,隨著宏碁品牌係以及和碩等代工企業的入駐,也會形成整機加零部件的產業集群。


    第三大優勢是,重慶相對于沿海,沒有勞動力支撐不足的煩惱。黃奇帆說,沿海一到春節前後勞動力流失比較多,造成不少企業的生產開開停停。如和碩這樣在沿海具有10萬勞動力的企業,就深有感受。而重慶一年有400萬輸出勞動力,完全可以保障企業生產,不會出現開開停停的尷尬事。


    兩個短板


    億臺電腦產能吸引市場投資解決


    在形成2個品牌商+4個代工企業+數百家零部件的產業格局後,重慶筆記本電腦產業是否還存在瓶頸問題?市長黃奇帆昨日說,尚有兩個關鍵零部件沒有到位。


    “兩個都是零部件中的皇冠,一個是集成電路,一個是液晶面板,重慶目前還沒有到位。”黃奇帆說,生產筆記本電腦,搞零部件其實內含高科技,和碩之所以很棒,也是因為能做零部件。兩個瓶頸不能說一兩年內就能解決,但是重慶擁有上億臺電腦產能的優勢。“這些項目的投資非常大,一個集成電路需要幾十上百億美元。但當有1億臺電腦的時候也就有吸引力,畢竟世界的1/3的市場在這裏,利用這個可以吸引一些投資。”


    對于外界擔心的本地物流問題,黃奇帆表示重慶有能力解決。“重慶現在的布局是零部件的企業和整機之間,物流距離在1小時以內,然後整機產品不管是到港口、機場、火車站,都框在半小時距離內,我們按這樣的概念布局了高速公路網、專業的保稅公路網,使交通問題得以解決。”


  產業前瞻


    iPhone5有望重慶造


    和碩邀重慶企業配套


    “除了生產,我們將在兩江新區的江北嘴IT總部商務區規劃建設研發和運營中心。”和碩聯合董事長童子賢昨日說。


    和碩是全球筆記本電腦五大代工企業之一,主營業務涵蓋計算機主板、筆記本電腦、通訊和網絡產品、液晶電視服務器等多個領域。童子賢強調,雖然和碩第一個落戶重慶的項目是筆記本電腦項目,“但這只是其中一個項目,數碼相機、錄音筆以及墻上的壁挂電視等都是我們做的項目,我祝願以後將有包括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更多項目過來發展。”


    “代工產業有一個火車頭效應,例如筆記本產業是一個火車頭,它的外圍零部件需求很多,可以集聚這些產業發展。”童子賢說,筆記本電腦這個火車頭的帶動已逐漸凝聚在重慶,將加速帶動配套企業落戶重慶,而火車靠站的站臺就是惠普、宏碁等品牌廠商,“我們非常歡迎重慶本地企業,與我們一起來參與產業供應鏈的形成。”


    據報道,和碩已經獲得蘋果公司新一代iPhone5智能機生產訂單,初期訂單量至少1000萬部。業界人士分析,隨著和碩有意順應產業轉移發展,將產業基地西移,其重慶基地也將有望生產iPhone係列產品。


  民生影響


    可以吸納50萬人就業


    今年有望招十多萬人


    對市民而言,隨著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的壯大,可以不用再跑到千裏之外的沿海打工了。黃奇帆昨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重慶生產筆記本,會增加50萬個工業崗位,其中今年就有望招聘十多萬人。


    這些崗位如何產生?黃奇帆解釋,重慶搞1億臺筆記本電腦,整機就需要30萬人,加上幾百家零部件廠商,會再增加20萬個工業崗位。富士康、廣達、英業達三家企業去年就吸納了2萬人就業,就今年而言,3000萬臺產量會消化15萬人左右的就業。其中,富士康、廣達、英業達、和碩四家企業,都會在上半年比較有規模地進行招工。


    “我們兩個保稅區外圍,每天都有幾百個塔吊在工作。”黃奇帆說,他們都在火熱的造房子,包括公租房、宿舍房、生活設施等,目的就是要把工人們的居住、生活、娛樂等設施安排好。


    落戶揭秘


    重慶硬件上有獨特優勢


    團隊誠意也令和碩感動


    談到和碩將西移基地確定在重慶,看中重慶什麼優勢時,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童子賢直言,“因為(選定西部基地)一旦決定下來,不是說今天看中住下來、明天不滿意就離開,基樁打下去、高樓大廈建起來、幾萬人住進去,是非常慎重的決定。”


    他說,在整個決定的過程裏,運輸交通、招募工人等是否容易都是考量的因素,“與重慶接觸後,了解到了重慶在硬件上有獨特的優勢,而且黃市長帶領的重慶團隊也讓和碩感動,堅定了和碩落戶重慶的決心。”童子賢分享了他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情:市長黃奇帆曾派團隊到和碩的上海廠區去考察,等和碩在這之後半年回到重慶繼續深入調研時,發現重慶團隊已完全按上海廠房的要求在重慶完成平整土地、處理周邊環境等基礎建設。


    “這是很有誠意的。”童子賢說,這件事情不僅讓他看到重慶團隊的工作效率和決心,更讓他相信重慶承諾的政策也一定會排除萬難做到。他說,中國人相信千裏姻緣一線牽,“你選擇我,我選擇你,都是緣分。”


    本版稿件由記者 胡順濤 敖祥菲 採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修網電腦補給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