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2011年7月30日電)全球推動智慧電網產業不遺餘力,光電協進會(PIDA)指出,目前台灣發展智慧電表系統的首要技術問題就是整合無線傳輸技術應用階段的統一,後續商機才能集結出現。


PIDA指出,以技術層面來看,整個智慧電網系統包含了自用戶端家用電器連結到智慧電表(階段一),接著再從智慧電表到資料收集器(階段二),最後再從資料收集器傳至電力公司控制中心(階段三),由於這三階段的無線傳輸技術都不盡相同,因此目前台灣發展智慧電表系統的首要技術問題就是整合無線傳輸技術應用階段的統一。


PIDA認為,台灣廠商目前應將著力點放在智慧電表的裝置設備以及網通相關的硬體設備,隨著未來技術統一及裝置的廣泛之後,後續的龐大商機方有可能集結出現。


以智慧電表基礎建設(Advanced MeteringInfrastructure;AMI),區塊來看,智慧電網成本結構包含智慧電表,網路硬體,施工成本,專案管理以及資訊科技(IT)成本,其中又以智慧電表所佔成本最高約達45%到50%,網路硬體成本約佔20%,施工成本約佔10%到15%,專案管理及IT成本合計約佔15%到20%,由此可知智慧電網初期發展商機將以智慧電表為主。


在經濟部能源局及台電的推動下,斥資新台幣360億元的智慧電表基礎建設,已在2010年6月正式啟動,能源局也自2010年9 月起,陸續於台北及新竹地區換裝300戶家庭智慧型電表,作為低壓AMI佈建計畫的示範系統,用戶每天的用電資訊都會自動回傳至控制中心,用戶也可隨時上網查詢自身用電資訊,以管理電源使用方式。


目前包括網通的正文、中磊、盛達、機電的士林電機、中興電工、大同,積極布局雲端的廣達、台達電、康舒還有電池組裝廠的順達等都有意分食智慧電網商機。


根據行政院經建會資料,目前台電公司推動的智慧型電表基礎建設(AMI),預定在99年高壓用戶先完成初期1200戶電表,再於100至101年完成所有(2.3萬戶)高壓AMI建置;並將驗證技術可行性及訂定規格標準,輔導國內廠商製產具通訊模組的數位電表,再逐步推動低壓用戶(1200萬戶)建置,預估對台灣產業將帶來新台幣約800億元的經濟效益。


不過光電協進會表示,目前政策執行效率尚屬低落,智慧電網所帶來的實際商機恐怕小於目前預測。


各國在推動智慧電網的腳步雖然不一,但所需要涉及的法規、基礎建設及科技應用都相當龐大,政府、電力公司及民間產業的運作缺一不可,也形成一個龐大的價值鏈,廠商若能順利切入各國的智慧電網市場,以電力設備市場對產品穩定性的要求,延續業務壽命的時間要比其他產品來得長,也有助於業者持續拓展關係,掌握更多商機。


一旦智慧電表建置完成,接下來的商機就可能延伸到電動車、再生能源等市場,可望帶動更多產業發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修網電腦補給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