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8.09  Google 於 6 月在數千名歡呼雀躍的軟體工程師面前,展示最新產品 Nexus Q─一顆串流影片與音樂的黑球。這是 Google 首次推出自家硬體,而且「竟然」就在美國本土生產。Google 稱這顆黑球即將掀起「第三波消費性電子產品」浪潮。


不過就在上週,距離 Google 年度開發者大會落幕僅只 5 個星期,Google 宣布無限期延後 Q 的出貨日期。


雖然 Google 不大可能把身家押注在 Q 上,此次的挫敗卻突顯了搜尋引擎龍頭設法進入兩大新興領域─硬體及社交科技─面臨的嚴峻挑戰。儘管 Q 相當吸睛也獲得好評,然而早期使用者稱,這項外型新奇的裝置顯然還是不夠完美。而且一台索價 299 美元,實在太貴了點。


《紐約時報》報導,Google 僅向已經下訂的消費者發信說明,信中 Google 坦承,「我們決定暫緩發售 Nexus Q,因為我們希望讓產品更臻完善。」已下訂者未來將可免費獲得這台裝置。


Google、蘋果、微軟及亞馬遜爭相大打「客廳戰」,電視、電影、音樂、廣告等等消費者坐在沙發上收看或收聽的影音娛樂,是這幾家電腦相關產業巨擘競逐的戰場,也是 Google 推出 Q 的原因之一。


「電視戰役打得不可開交,」Forrester 媒體與科技分析師 James L. McQuivey 表示,「如果你是 Google,而且你知道廣告的未來鋪天蓋地在所有螢幕上,你緊黏的那些,電腦、手機,還有電視,那你當然想要分杯羹,否則就等著營收觸頂。」


根據廣告調研公司 eMarketer,今年廣告投放電視的資金量預期將達 648 億美元,線上廣告則為 395 億。數位裝置大行其道,人們花在閱讀印刷刊物或收聽錄音機的時間大大減少,不過 eMarketer 表示,人們耗在電視上的時間愈來愈長。


Google 企圖成為消費性電子產品公司,設法讓產品出現在電腦與手機內,接著,進入家庭客廳間。Q 的延期上市,打擊 Google 的士氣,不過這也並非 Google 歷經的第一次挫折。Google 連網電視「Google TV」與節目合作夥伴的合約簽署一直很不順利,也經常和硬體製造商發生齟齬,而且閱聽大眾不太捧場。Google TV 的命運與 Q 相仿,亦曾以改善軟體為由延遲推出,雖然《消費者報導》稱 Google 與 LG 最新合作的 Google TV 已是目前該產品的最佳版本。(接下頁)


使用者把 Q 接上電視或揚聲器,就可以從他們的 Android 手機或平板聽到音樂或播放影片。這與 Apple TV、Boxee、Roku、Google TV 等裝置的作用類似。


不過,Q 的價格更貴不說,功用卻也更少。它可播放的音樂、電影、電視劇僅來自 Google Play 的有限選輯以及 YouTube,而且只能透過 Android 裝置操控。至於 Q 如何與 Google TV 相輔相成還不清楚。而與 Q 同天亮相,售價 199 美元的 Nexus 7 平板電腦,甫上市即獲得廣泛好評,供不應求。Nexus 7 除了具備平板電腦功能,還可作為電視的遠端遙控器。


賣出裝置給消費者,是媒體內容也同時被銷售出去的保證。亞馬遜販賣 Kindle,消費者順勢從亞馬遜網站購買電子書;而蘋果在 iTunes 出售音樂,消費者理所當然用 iPod 聆聽。科技公司彼此競逐,因為一旦消費者的裝置塞滿內容,要他們變心跳槽到其它服務或裝置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儘管分析師認為這場競賽要比出高下還言之過早,然而 Google 的問題在於,多數人們不從 Google 買音樂或電影。


「Google 只能開發 Google Music 的使用者,或會在 Google Play 購買音樂的人,但請認清事實,它的規模根本比不上 iTunes 或亞馬遜或任何媒體販售平台。」Altimeter Group 行動裝置分析師 Chris Silva 表示,「他們想吸引人們使用 Android 和 Google Play,但知道這是一場艱苦的戰役,這就是 Google 跌跌撞撞的原因。」


Google 對 Q 寄予厚望,期盼成為聯結家庭設備與網路的中心。Google 曾說,Q 不只涉及娛樂範疇,而是連接整個家庭。譬如,網路連到咖啡壺因此可在遠處關掉;或者連到冰箱,當牛奶快沒了就可以馬上訂購。不過 McQuivey 澆了一桶冷水,「Q 還不足已成為任何東西的中心。」


Nexus Q 的故事還暴露了 Google 的另一缺陷─無法理解真實世界的人們如何使用科技來從事社交活動。


Google 進入社交領域的起步很晚,雖然強調 Google Plus 已獲得成功,自去年推出以來吸引 2.5 億使用者。Q 也算是社交工具,Google 表示,和朋友一起聽音樂時,使用者可從他們的 Android 手機選擇或改變歌曲或影片。(接下頁)


「行動裝置讓音樂成為更個人化,有時是孤立的體驗。」Google 工程總監 Joe Britt 介紹 Nexus Q 時表示。但即使人們常常把自己隔離在耳機內獨自聆聽歌曲,但自從留聲機發明以來,大家也喜歡聚在一塊享受錄好的音樂,直到今日依然如此。不過當與朋友一起聽音樂的時候,真有那麼強烈的渴望想換音樂嗎?


「問題是,Google 工程師設計出的產品好像只是為他們自己量身打造一樣。」Gartner 分析師 Michael Gartenberg 表示,「我想用自己的裝置內的歌曲交換朋友裝置內的歌曲嗎?如果我朋友想交換,那它就變成遙控器。」


Gartenberg 認為,在以 125 億美元買下 Motorola Mobility 之後,Google 正在加快轉型為硬體業務的腳步之際,應視 Nexus Q 的命運為一記警鐘。自 5 月併購完成後,Google 現在不僅做為軟體公司,也涉獵硬體領域,銷售自有行動裝置如 Nexus 7。


根據過往慣例,Google 總是提早推出尚處開發階段的新產品,接著根據軟體需求再做改善,Google Plus 或搜尋新工具都是依此模式。只是,消費性電子產品可就無法這樣冒險,特別是一旦人們花大錢買了昂貴裝置的狀況下,雖然目前 Google 專注的是改變 Q 的軟體,而非硬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修網電腦補給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