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的病理學檢查是對從人體上所取得的組織片或排出物加以染色以後,用顯微鏡檢查檢體的形態組織是否為惡性或良性的檢查法,這種病理組織學檢查除了檢查是否為惡性腫瘤外,也是確定各種疾病以及特殊疾病的診斷方法。


生檢 (Biopsy):為了診斷和治療的目的,從有生命的人體(生體、活體)採取檢查所需的組織片、細胞、體液的方法、技術叫做「生體檢體取得術」簡稱做「生檢」,跟從屍體解剖取得檢體的方法和目的是不同的。


生檢有幾種方法,如使用細針插入組織、器官內吸取一些細胞或小片組織的方法(細針吸引生檢;FNAB; 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常用於乳腺、甲狀腺、淋巴腺、唾液線、皮膚、肌肉肝臟的穿刺;使用小鉗子夾取的方法(鉗夾法),常用於內視鏡檢查時的胃、大腸、氣管、子宮、膀胱內病巢的生檢;把病巢摘出來的方法(摘出法),常用於皮下、皮膚病巢、淋巴腺以及各種手術中對器官組織所做的生檢等等。


抹片檢查是對於部份生體表面做抹擦所得的檢體做細胞學診斷的方法,如子宮頸癌的抹片檢查(用木製刮棒或子宮頸刷,將子宮頸四周和陰道後壁的細胞刮下),以及其他部位的黏膜都可以做,只是效果不好而已。


「細胞診」是「細胞學診斷」的簡稱,是以一個個細胞為對象做良性或惡性的判斷,而以組織整體為對象時就叫做「病理組織學檢查」。使用細針吸引生檢的檢體主要是為做細胞診檢查的目的做生檢的。如痰和尿等排泄物或子宮頸的抹片檢體就不必做生檢,直接對檢體做染色檢查。


根據細胞診或病理組織學檢查結果的是否惡性、異常度的高低、侵襲的情況以及其他身體情況,醫師要決定是否需要和開刀去除的可能性或需不需要或隔多久做追縱檢查。


理論上,只要有一個細胞是惡性時就是惡性腫瘍的開始,所以細胞診是早期發現惡性腫瘍的最好的方法,但是從實際經驗上,要判定一個細胞是否為惡性有時候相當地困難,尤其在消化系和呼吸系疾病時更加困難,但在婦科方面則可信度相當地高,因此多利用在子宮頸癌的篩檢檢查。


一般而講,臨床上,要判定腫瘍是否為惡性,一定要根據病理組織學的檢查和結果來做最後的決定。但大家也需要知道,當判定的結果是否定的時候,並不能說病巢一定不是惡性腫瘍,因為檢體的採取方法是一個大問題。以胃癌為例,胃癌的病巢常以胃潰瘍的形態出現,而且並不是整個潰瘍病巢都是癌症,而可能只有其中的一部份是癌症,而當醫師做生檢病巢時很可能沒有採取到癌症的部份而只採取到潰瘍的部份,這時病理組織學檢查的結果當然就不是惡性了。如果是對開刀切除的整個檢體做檢查時就可以減少這一缺點,但是也不是絕對的。用細針吸引生檢、鉗取法或抹片所採取的檢體只是採取一小部份病巢所以檢查結果是非惡性時,也就不能說絕對不是惡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修網電腦補給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