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6 16:21 時報資訊

 

【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蔡英文總統周四(8日)將與國內半導體五巨頭見面,日月光 (2311) 營運長吳田玉表示,將與全球半導體菁英從全球角度給予建言,讓政府對於台灣半導體與中國的競合關係,在理念和定位做清楚的解釋,只要將界線釐清,業界便會在這樣的規範下做最大的發揮。

 吳田玉表示,在半導體過去60年的蛻變中,台灣業者與美國、日本的競合關係從艱苦變成甜蜜,跟韓國則正從艱苦轉換成甜蜜中。至於與中國的競合關係,由於雙方本質非常接近,所以一開始是競爭多過合作。

 吳田玉指出,半導體趨勢從日本一路到美國、韓國、台灣,現在態勢逐漸往中國移動。台灣過去與日本、美國的競合關係也相當激烈,為何雙方目前關係轉佳,與台灣和韓國的競合關係有何不同,若將這2、3個模式對應到與中國的競合關係有何不同,是必須去釐清的。

 吳田玉認為,競合關係需從全球需求面及對人類的貢獻、價值來觀察,中國的EMS已是全球最大,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中國對於智慧城市、物聯網、電動車等方面的需求,有機會在這個新世代增加一些新的量、新的經濟效應,改變全人類的生活方式。

 吳田玉指出,台灣與中國在既有的智慧型手機或PC產業,是競爭多過合作,但在中國需求帶動的新需求中,很可能是合作大於競爭,應將競爭及合作的領域做清楚釐清,在觀念上和大家溝通。他認為,台灣與中國之間絕對不是雙輸或單贏,也可能締造雙贏機會。

 吳田玉舉IC設計為例,認為IC設計若進入中國設計智慧型手機,大家會覺得是相互競爭。但如果是聚焦於VR、電動車、無人機方面,就完全是新的機會,如果雙方不合作便無法創造出來,將會是變成100%的雙贏。

 吳田玉認為,台灣半導體業者過去與日本、美國、韓國競爭多年,在街頭上長大,基本上對於對於競爭合作非常清楚。政府最重要的是需要在理念和定位上做清楚的解釋,比如哪方面屬於競爭,哪些是可互助雙贏的,自然會有不同的規則和典範能遵循。

 吳田玉表示,若能創造新經濟、新價值、新需求,台灣與中國基本上就是合作大於競爭。政府最大的能力不是站出來替業界整合,而是在理念和定位上做清楚的解釋,只要將界線釐清,業界便會在這樣的規範下做最大的發揮。

 對於周四與蔡英文總統的會面,吳田玉表示,將與全球半導體菁英從全球半導體角度給予總統建言,讓政府能在新世代、新經濟裡,定位台灣與其他國家的競合價值。業界只希望政府能給予清楚的定位及解釋,只要有觀念上的溝通,政策上自然會做解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修網電腦補給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