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2010年10月29日電)中國深圳市地震局近日勘查當地3條地震斷裂帶,確認斷裂帶具有「中強地震」構造背景,而其中1條斷裂帶已由福田南部一帶向西南延伸,進入香港。


深圳晶報報導,中國全國人大日前赴深圳檢查「防震減災法」執行情況時,深圳市應急辦(地震局)匯報稱,深圳已對3條地震斷裂帶(即橫崗-羅湖斷裂帶、蓮塘斷裂帶、溫塘-觀瀾斷裂帶)進行探測,其中蓮塘斷裂帶南支,由福田南部一帶起向西南延伸,經過鹽田坳、西坑、高坳東、田螺坑、求水嶺、蓮塘、西嶺下村、羅芳村進入香港,目標區長約16公里。


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地震帶,地理上包括福建、廣東2省以及江西、廣西鄰近一小部分。


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陳龍生對香港明報說,香港位於華南、南海兩個地震區間,但板塊邊界相對運動小,而華南沿海地震帶密布大大小小斷裂層,深圳這3條斷裂帶的地震週期很長,可能幾千年才有一次強震,有紀錄以來幾乎未發生過大地震,因此對香港影響很小,「可能還不如汕頭、海南島、陽江、河源等地的斷裂帶,而且要3級以上香港才有震感。」


中國地震局駐深圳辦事處副主任劉昇禮表示,深圳經濟發達,城市密布,人口和物質財富高度集中,一旦發生強震,將造成重大傷亡和無可估量的經濟損失,故應未雨綢繆。


他說,2006年起,深圳綜合運用多種技術和手段,完成3條斷裂帶的探測,並掌握分布特徵、隱伏位置、埋藏深度及活動性等詳細資料,這些探測成果將在深圳震害預測與防禦工作,以及城市規劃、土地利用和建設工程中發揮作用。


深圳位於中國東南沿海地震帶中段,3條斷裂帶穿越市區,具有中強地震的地質構造背景,當地市民擔心深圳隨時會發生地震。


劉昇禮說,斷裂帶僅表示有發生地震的「潛在危險」,過去深圳只受到周邊地區地震的輕微波及,未發生過破壞性損壞,地震活動相對穩定,但因地震難以預測,因此需時時戒備。


深圳作為中國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已建成17個地震監測台站,並購買「大巴西烏賊 」等生物,透過觀察這些動物反應,協助監測預報地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修網電腦補給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