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胡立宗華盛頓2011年3月17日專電)長期追蹤車諾比受災者罹癌風險的跨國研究最近發現,25年前曾接觸放射性同位素碘131的人,至今仍有非常高的機會可能發生甲狀腺癌。


甲狀腺是最容易累積碘131的器官。之前另1項長期研究曾經發現,核武攻擊生還者與醫療事故受害者,罹癌風險在30年後開始降低,不過40年後的風險仍高於一般人。


但參與研究的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今天指出,車諾比核災將屆25年之際,接受長期追蹤的受災者間,甲狀腺癌的風險仍未降低,必須再繼續長期追蹤,才能確定是否真會出現風險下降的情況。


國家癌症研究所隸屬於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最新研究報告今天刊登在期刊「環境與健康展望」(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追蹤研究的對象為,居住在車諾比核電廠鄰近地區、且1986年時不滿18歲的1萬2500名青少年。每名青少年在核災發生後2個月內,都接受過碘131篩檢,並逐一紀錄每人接受劑量,推算罹癌風險。


研究人員在事故後12年至14年,開始對這些青少年進行10年的追蹤,並定期檢查青少年是否出現罹癌跡象。迄今有65人被發現罹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修網電腦補給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