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 更新日期:2011/03/18 03:28 曾百村/東京報導



中國時報【曾百村/東京報導】



鑑於八八水災的慘痛經驗,政府官員去年在蘇花公路風災中,迅速動員陸、海、空資源搜尋生還者,令人印象深刻。反觀向來以高效率著稱的日本,在強震、海嘯一周後,災民竟還陷於飢寒交迫以及輻射汙染的威脅中,不僅國民安危及國家形象都受重創,日本媒體更是嚴厲的批評「政府無對策的六天」。



民眾在這場災變中,展現的自律與耐心,令人深受感動,卻也對日本政府救災無方及進度緩慢感到匪夷所思。自衛隊既未統合各軍種優勢,也未擬定有效搶救步驟,以災變初期「救市不救鄉」的錯誤決策為例,等到過了救援黃金時期,才發現死亡慘重的區域都集中在沿海小村莊。



日本政府反應之慢,比外國通訊社還不如,甚至直到美聯社的照片出現,才派員前往救災,處處慢半拍的不及格表現,根本不像以高效率自傲的日本。



儘管救災無方,日本仍婉拒國外救援隊救援、義診團前往診療。一連六天的採訪,一路從茨城、福島至宮城重災區,僅看到一位伊朗救難隊員牽著搜救犬搜尋,日政府還派三人「看顧」他,並限制範圍。這位伊朗搜救人員直說:「我想幫助你們,但似乎我是白來的!」



這種只顧面子、「置災民苦痛於度外」的心態,與台灣政府當年在處理八八水災發生時的諸多錯誤,彷如一轍。



如果執政者都要從一次又一次血淋淋的經驗中,才學會教訓,人民所承受的痛苦將永無休止。在為日本哀悼祈福之餘,也盼望我國政府能從日本的世紀災難中,真正體會「他山之石」的深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修網電腦補給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