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5.27 【時報-台北電】工業電腦龍頭研華 (2395) 董事長劉克振表示,該公司預期5年內(即2015年)要達到獲利倍增的目標,在大中華地區的成長將超越其他地區,而現有的25個策略事業部(SBU)也將增至50個以上的事業體。至於今年的目標,下半年表現將優於上半年,全年度達成營收年增率20%的目標。
研華昨(25)日舉行股東會,並改選董監,唯一調整的是前廣達 (2382) 電腦執行長王震華的獨立董事席次,改為政治大學企管系教授于卓民擔任。
劉克振表示,中國「十二五計畫」七大項政策都與研華息息相關,該公司將配合「十二五計畫」向中國西部拓展成中國新興市場來驅動業務成長;而台灣及中國大陸同屬大中華市場的成長範圍,對此,將積極深耕本土市場,加強細部解決方案以提升市佔率。
劉克振說,雲端及物聯網蓬勃發展的趨勢下,相當看好IPC產業未來數年的成長性,同時將朝解決方案整合來移動,不能只做整合傳統板卡的應用,預期今年中國及北美都將有20%以上的營收成長。其中,中國成長動能來自本土市場的強勁需求,北美市場則為企業向國外採購零配件的趨勢。
研華今年首季大中華地區營收比已達27%,年增率達33%。看準大中華地區市場商機,該公司亦積極拓展兩岸布局,斥資上億元分別在林口及昆山購地建樓,規劃成立智慧及節能樓宇研發中心,並藉此導入中國大陸市場。其中,購買林口廠逾兩萬坪土地花費即高達15億元,第一期建設將再投入10億元,預計年底開始動工,而中國昆山廠則預計斥資5至6億元,再過2個月即可動工。公司並為此計畫發行8億元國內無擔保可轉換公司債(CB)以及以資本公積轉增資來進行。
對於公司出脫部分華碩股票,劉克振表示,投資華碩部分至今仍屬虧損,不過未來將加強與和碩的合作關係,透過該公司取得較便宜的零件,同時交付與和碩合資成立的研碩加工設計。(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吳姿瑩/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