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1.25 | |||
![]() | |||
【撰文/賴暉明】 Apple今年Q3在美國PC市占率達12.9%,位居第三,僅次於HP及DE LL,年增率21.5%更是品牌廠之冠,而Q3全球PC市占已衝到5%,創15年來最佳成績,主要就是靠MacBook Air的魅力,逼著INTEL與協力廠趕緊推出Ultrabook來圍堵,MacBook Air採用Unibody一體成型的鋁合金機殼,打造輕薄簡約外型,最薄處只有0.3公分,最厚也只有1.7公分,對比Ultrabook雖然定義機身厚度低於2公分,但採用SSD、鋰高分子電池、金屬機殼等高階零組件,成本不易壓低。 Ultrabook靠機殼材料壓低成本 Macbook Air已訂出售價999美元的天險,宏碁AspireS3系列在通路售價3.15萬~4.2萬新台幣,華碩Zenbook的4款機種售價約3.6萬~4.9萬新台幣,對消費者吸引力有限,因此兩者傳出今年Q4下修4成訂單,使明年各家新款Ultrabook只能走低價風,而機殼占Ultrabook材料成本約5~10%,在其他零組件規格不易變動的情況下,透過鋁合金沖壓成型或玻纖、塑膠等材料來取代Unibody,機殼成本甚至最多可降低超過5成,加上iSuppli預估Ultrabook的滲透率將從今年的2%跳升到明年的13%,2015年更上看5成,帶動了二線機殼股轉機想像力。 Unibody的NB機殼結合鋁合金錠擠型、鍛造、CNC工法,有別於傳統鋁沖壓生產的A(上蓋)、B(LCD框架)、C(鍵盤框)、D(底座)件架構,Unibody只需要2~3片內構件就可達到強固、超薄的效果,但所使用的CNC攻牙中心加工機僅有日本Funac、Brother生產,每千台設備成本超過10億,加上每天單一機台平均僅生產30~50片,良率只有6~7成,切入需要大量資本支出,二線廠只能望之卻步,目前日商產能幾乎被鴻準、可成全包,今年二者CNC機台產能超過萬台。 可成、鴻準各自遭遇業績瓶頸 金融海嘯期間小筆電帶動塑膠機殼需求,一度讓可成(2474)2009年EPS掉到4.99元谷底,但切入MacbookAir供應鏈後,Apple占營收達4成,加上Unibody獲得hTC採用,占其滲透率達6成,啟動了業績成長列車,隨著法人認養,股價從去年2月低點60元,漲到今年7月高點277.5元。 可成雖然今年EPS上看13.8元,但蘇州廠因為空氣污染問題被勒令停工,傳出要到12月才復工,等於旺季訂單全落空,股價從高點腰斬到141.5元,明年獲利成長力道沒有今年強了。對比鴻準(2354)金屬機殼占營收約25%,供應iPhone超過6成需求,但受到占營收約6成的遊戲機訂單持續下滑,加上股本較大,是股價表現一直不如可成的主因。此外,和碩(4938)透過轉投資的蘇州應華、日騰切入Unibody製程,可留意明年轉機性。 鋁沖壓二線股再現光芒 沖壓製程的機台一天可生產3000~5000片,良率有7~9成,厚度僅0.8mm與Unibody相當,每台NB機殼成本20~25美元,低於Unibody每台約40~50美元,產量達規模經濟後還可再壓低成本,也可進行陽極或髮絲紋等表面處理,多以A件鋁沖壓,搭配塑膠或鎂合金內構件使用,明年有機會成為Ultrabook的主流解決方案。 過去主攻NB鍵盤底座沖壓件的濱川(1569),轉型鋁合金機殼應用,NB產品以A、C、D件為主,切入台灣NBODM供應鏈,帶動今年Q2開始轉虧為盈,今年EPS挑戰3.1元,明年Q1有Ultrabook新機出貨,市場甚至喊出明年EPS上看6~7元,股價被投信認養直逼前高68.9元,同族群的嘉彰(4942)則搭上iPad 3及Kindle Fire金屬內構題材想像力,股價也開始嘗試震盪擴底。 三星帶動高玻纖機殼話題 碳纖維機殼隨著Apple在去年通過申請專利,一度成為市場話題,雖然強度是鋼鐵的10倍,剛性比鋼鐵高7倍,但因為硬度高造成可彎曲性差,使產品外型受限,加上組裝良率低、成本高,短期內要大量採用機率不高。而NB採用傳統的ABS塑膠機殼每台成本約10~15美元,厚度要1.8mm才有足夠強度,造成整體重是金屬機殼的1.3倍,較難達到Ultrabook的超薄標準。 三星Galaxy系列手機的背蓋使用高玻纖材質,擁有可接近對折的絕佳彈性,吸引市場對玻纖機殼的關注,而玻纖是在塑膠加入短纖,或在塑膠粒中加入配方增加強度,仍屬塑膠機殼的一種,厚度約1.1mm,每台NB機殼成本約15~20美元,搭配鎂鋁內構件,有機會搶攻中低階Ultrabook市場,缺點是無法使用IMR(膜內漾印)製程,外觀變化較少,目前神基(3005)切入玻纖相關應用,但短期實質業績貢獻仍有限。 智慧手機機殼大戰白熱化 手機比NB更注重外觀設計質感,機殼材質不僅關係整體厚度,更決定產品定位,今年hTC智慧手機約6成使用Unibody金屬機殼;iPhone則為上蓋、金屬邊框、玻璃背蓋組合而成。金屬機殼占材料成本約7%,而售價1999人民幣的中國小米機推出後,啟動了智慧手機的低價風,為了節省成本,品牌廠擴大在中低階產品使用塑膠機殼。hTC占營收約8成的位速(3508),主攻塑膠機殼表面金屬化處理,受惠Wildfire S熱銷,Q3 EPS跳到4.45元,季增1.5倍,年增18倍,本波股價從63元漲到144元,成為Q4台股黑馬,但今年業績高峰已過,不宜再追高。 三星Galaxy S2及Nokia芒果機Lumia都使用塑膠機殼,搭配鎂鋁合金壓鑄內構件,成本低2~3成,閎暉(3311)由手機按鍵轉型輕金屬產品,目前切入二者供應鏈,Q4金屬產品占營收約15%,是明年獲利重回成長軌道的關鍵,本股價也從61.6元漲到90元。對比Motorola近期推出RAZR XT910反攻高階市場,直接將機板零件疊合,以不鏽鋼內框固定,厚度只有0.71公分,是目前最薄的機皇,不可拆式的背蓋則用KEVLAR防彈衣纖維,及成(3095)供應此款金屬內框,並分食Lumia內構件訂單,也具新訂單題材。
|
- Nov 25 Fri 2011 20:25
手機及NB的機殼三國演義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