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8.08 台灣7月對美國出口值衰退2成,主因在「宏達電等手機銷售大幅衰退」導致;對此,行政院表示,要「有感」救經濟,要先解決台灣電子產業遭遇「兩頭夾殺」的結構困境從「根本」對症下藥,但調整產業結構沒有「速食」藥方,不可能有「瞬間」好的特殊奇蹟。
財政部7月出口金額年減11.6%,連續5個月負成長,其中,對美國出口衰退了2成,主因在「手機銷售大幅衰退6成」,官員直言,宏達電 (2498) 營收大幅減少,衝擊整體出口表現。
但行政院也強調,政府將持續扮演「支援」角色,「優化長期投資環境」,而「不是政府砸錢來救單一產業」。
行政院官員指出,台灣品牌大廠宏達電等在輸美突然遭遇挫敗,或者單一產業在壯大後遭遇蘋果(US -AAPL)、三星(KS-005930)等智財戰的困境在在突顯「一旦僅扶植單一產業」卻「缺乏主要核心關鍵技術」的高風險。
而據IMF等機構資料顯示歐洲市場的成長幅度今年將明顯萎縮,而台灣ICT產業面對終端消費市場的低迷,遭遇嚴重的訂單衰退衝擊,具體反映在出口數據持續衰退上。電子業今年第三季旺季不旺態勢明顯,而台灣今年上半年出口金額1468億美元,已年衰退4.7%。
除台灣手機銷售衰退明顯,就現階段面板產業而言,政務委員管中閔分析,友達 (2409) 、奇美電 (3481) 「沒有出海口」加上「缺乏關鍵技術」,台灣企業面臨「兩頭夾殺」的困境,這需要一個積極的策略對症下藥,且需要「時間」上去改變過去被忽視的問題,也絕非「政府砸錢救單一產業」就可化解!(接下頁)[NT:PAGE=undefined$]
管中閔強調,「沒有忍耐痛苦就看不到天亮的時候」,拚經濟也不是「吃大力丸」,至少需要三年半的時間。
他指出,借鑑韓國過去轉型教訓與發展,當台灣產業遭遇一波新的衝擊時,台灣政府不能重蹈「兩兆雙星」覆轍,DRAM也好面板也好,政府不會傾全力扶植單一的大企業,而是在知道問題以後,關注「中堅企業」,從根本「對症下藥」,有決心與膽量,謹記教訓,並面對調整的陣痛!
調結構 「有感」拚經濟沒有特效藥
行政院表示,所謂的「有感」是必須先有感於「問題何在」,並進一步針對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後,對症開藥方後就算「服藥」後也需要讓「藥效」慢慢浮現,不可能有「瞬間」好的特殊奇蹟。
針對台灣產業結構的優化,行政院指出,根本的觀念在「非純粹製造產品」,而是在強化台灣企業的「不可取代性」與核心的關鍵技術,以及積極的去開發此領域的能力,並超越台灣的競爭者,這確實需要一段時間。
行政院強調,解決台灣產業困境沒有「速食」藥方,政府會針對產業的不同體質,參考「德國/瑞士模式」,協助產業創新發展,並以亮點產業示範案例推動「製造業服務化、服務業科技化與國際化、傳產業特色化」(三業四化)並逐步達成調結構、治根本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