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龍瑞雲台北2013年8月8日電)常見有人服用來路不明草藥或含馬兜鈴酸成分藥品損及腎功能,長庚醫療團隊研究發現馬兜鈴酸的高致癌毒性,發表在國際期刊。


林口長庚醫院泌尿腫瘤科主任馮思中說,一名60歲林姓患者,因無痛性血尿就醫,檢查是泌尿道上皮癌,並切除左腎輸尿管;兩年後又再次血尿,也是泌尿道上皮癌,切除右側腎輸尿管,並長期洗腎治療。


馮思中表示,林姓患者就醫回顧病史時曾提及,因自覺體虛咳嗽,長期服用草藥,但不知道所服草藥為何。最近曾有患者就診時拿著不明且不知成分的黑藥丸,雖沒有成分標示,不過合理懷疑可能含有馬兜鈴酸。


馮思中說,在台灣及歐洲國家,腎輸尿管泌尿道上皮癌是常見疾病,根據國內外醫學文獻已知致癌物質馬兜鈴酸是主要禍首;在台灣腎癌患者中,有4成屬於腎輸尿管泌尿道上皮癌,且是洗腎患者常見的腎癌。


他說,馬兜鈴酸具致癌性和腎毒性,曾被廣泛用在中草藥,如青木香、廣防己、關木通、馬兜鈴及天仙籐;2003年台灣已禁止使用這些中藥材,但馬兜鈴酸所引起的腎病變仍影響民眾健康。


馮思中說,馬兜鈴酸造成的基因突變能力強度是現今已知最強的致癌物質;就基因突變率分析,馬兜鈴酸引起的泌尿道上皮癌是150突變/百萬鹼基對,高於抽菸引起的肺癌8突變/百萬鹼基對,及紫外線引起的皮膚黑色瘤111突變/百萬鹼基對。


長庚醫院泌尿腫瘤團隊和新加坡國立癌症中心合作,以次世代全基因定序分析患者腫瘤基因,解開所有馬兜鈴酸引起的基因突變,進一步了解其可能致癌機轉,並於8日同步發表在「科學轉譯醫學期刊(ScienceTranslational Medicin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修網電腦補給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