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3.29

 

虎牌米粉七年前回台設廠,五年前正式從中國撤出返鄉,看中宜蘭的好山好水生產米粉,成為全球第一大米粉品牌,然而《金融時報》報導,在台設廠七年以來,虎牌卻只調薪過兩次,最近的一次是在去年夏天,為因應最低工資時薪調漲至 109 元。「我們就像一個大家庭,所以我認為應該要調薪至 110 元。」虎牌總裁林明通如是說,但這不過是比最低時薪多 1 元,而先前工人們的時薪更僅僅只有 103 元。

 

《金融時報》指出,台灣的工資停滯見證了過去 20 年來產業外移至中國對台灣經濟的影響。巴克萊經濟學家梁維和表示,過去的產業遷徙掏空了台灣製造業,且隨著中國以及其企業的崛起,工作條件的改善、薪資上揚,也導致了台灣人才外流,令雇主感到憂心。

 

雖然台灣去年的 GDP 成長達到 1.3%,但是經通膨調整的薪資卻反而下跌了 1.6%,是史上第三大降幅,還低於 2000 年水準,相較之下,亞洲的平均實質薪資單單 2011 年就成長了 5%。因產業結構類似,經濟出口,而常被拿來與台灣相比較的南韓,自 2000 年以來其平均薪資經通膨調整後則是上漲 3%。

 

電子科技業對於人才外流問題又最為擔憂,全球很大一部份的電子產品由台灣生產,但這些科技業現在也正努力尋找克服 PC 銷售放緩難關,還要面對中國、韓國競爭對手的崛起。

 

人力資源主管 Chris Bates 表示,雖然低薪讓台灣在成本方面較歐美等國企業更有競爭力,但這也就代表和台灣的外國對手能夠且時常挖角台灣的人才,尤其是與台灣幾乎無語言障礙能夠輕易轉換至當地工作環境的中國。許多教授與公司高層都指出,在中國的高薪誘惑之下,許多求職者、年輕大學畢業生更欲西進,但已經不再只是被動的接受公司外派,而是自己主動前往中國找工作。

 

經濟學家表示,台灣薪資停滯是因為服務業以及其他高價值行業成長的不夠快速,儘管服務業主要皆聘僱台灣員工,但仍不足以取代台灣製造業外移至中國的速度。前副總統蕭萬長之前也公開表示,台灣薪資停滯的原因,簡單來說就是經濟成長的驅動力已經失去動能了,他認為要提高薪資,政府就應該要鼓勵產業發展高價值、創新產業,然而至今效果仍不彰。

 

馬政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提供誘因鼓勵高價值製造業由中國遷回台灣,有關當局也說他們會放鬆對於國內產業的監管,如銀行業,盼能夠引進更多服務,而不是僅滿足台灣當地市場的需求。

 

但許多人懷疑政府所言是否真能實踐。里昂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 Peter Sutton 指出,對於國內經濟法規的改革,可能會導致更多裁員,這在政治上的困難政府恐怕難以解決。許多工廠也質疑會有多少製造商願意選擇在台投資,台灣當地的體力勞動力依然稀有。不過 Bates 則認為,或許有些廠商會看中台灣未來可能談成的貿易協定,能夠移除進口至台灣商品的關稅,鼓勵他們回鄉。

 

許多經濟學家預期在美國、中國復甦的帶動下,台灣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今年也能有所提升,但是除非政府能夠改善薪資狀況,否則他們依然對台灣遠景感到憂心。台灣薪資不振的狀況也讓許多年輕人出走,澳洲就是許多人選擇工作的地方,認為外地才能賺到足夠的錢養父母還能儲蓄,若是留在台北是決計辦不到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修網電腦補給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