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2013年4月15日電)交通大學研發的電晶體,頻率高達710GHz,原件速度世界第一,未來可應用在影像雷達、生醫檢測等,研究成果登上國際期刊。


交通大學今天舉行半導體研究成果刊登國際期刊記者會,交通大學研發長張翼領導的研究團隊,成員包含元智大學通訊工程系副教授許恒通、東京工業大學教授宮本恭幸出席,說明研究成果。


研究團隊表示,現在的3C產品幾乎都講究體積小、速度快,其中影響速度最重要的元件就是電晶體,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頻率可達710 GHz(10億赫茲)的砷化銦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頻率是世界最高,速度世界最快,尺寸可小到40奈米。


研究團隊進一步說明,由於研發的電晶體速度夠快,幾乎可當成光來使用;如用在3C產品,不只體積小、速度快,還能省電;如用在生醫檢測、影像雷達、太空偵測等領域,能提升成像品質和解析度,看得更清楚。


張翼表示,現在已和日本松下電器、美國太空偵測雷達廠商簽訂產學合作計畫,有機會也希望能和國內廠商合作,讓電晶體能實際應用在產品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修網電腦補給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