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2010年11月10日電)上市公司英誌 (2438) 公告,因全球景氣下滑,兩岸銀行緊縮銀根,造成營運週轉金不足,加上董事長廖志銘等人因涉嫌違反證交法遭起訴,將出售總公司大樓因應資金缺口。


英誌今天公告,因生產重心已外移,且因大陸宏觀調控及全球景氣下滑,兩岸銀行緊縮銀根,造成營運週轉金產生不足現象,但英誌仍有意願負起對企業及社會責任,希望盡快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


英誌指出,公司於98年6月透過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與聯貸銀行協商簽約展期6個月,按月繳息,暫不攤還本金。後於99 年4月16日銀行團 (含聯貸及自貸行)同意債權債務協商機制於99年4月30日到期後,再展延3年至102年4月30日止;自99年5月1日起至101年4月30日止,本公司得暫不攤還本金,自101年5月1日起至102年4月30日止,分12期平均攤還本金。


經由暫緩本金攤還,公司不致使資金缺口擴大,得以繼續經營,進而提高未來償還本金的能力。


英誌將出售總公司大樓,英誌表示,大樓約值新台幣6億元,出售後可先償還部分貸款,降低利息成本。目前大樓抵押貸款有五順位,抵押債務金額約為新台幣8.95億元,主要是提供銀行抵押權、聯貸案副擔保及自貸行貸款保證等。


另外,英誌也將積極處分相關資產及轉投資事業。


據指出,英誌營運資金吃緊的狀況,多年前在業界就時有所聞,不過在2007年以前,英誌財務報表還能維持小賺局面,2008年受到金融風暴衝擊,銀行緊縮銀根讓英誌週轉上更加吃緊,導致每股大虧8.03元,2009年再度虧損3.7元。


英誌董事長廖志銘因唯恐銀行抽銀根,涉嫌侵吞公司資產新台幣2億多元,以支撐股價,桃園地檢署今天下午依涉嫌違反證券交易法提起公訴。


桃園地檢署襄閱主任檢察官廖江憲今天下午表示,廖志銘、廖陳瑞玉、陳秀吉分屬英誌公司董事長、董事、財務長。廖志銘等人因考慮公司股票質押給銀行借款時,唯恐公司股價過低,將造成銀行因質押比不足,而遭抽銀根,因此侵占公司資產,並在公司帳冊上登載不實事項,涉挪用公司2億多元資產,轉帳給人頭戶,用來購買英誌公司股票,以支撐股價。


對於董事長等3人遭起訴一事,公司內部並不願發表意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修網電腦補給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