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2009年9月18日電)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成功研發不到1公斤的行動能源包,專供6伏特以下資電產品充電,特別適合救難用。能源包最核心技術是以碳纖維研發出可撓式織物電容,大幅穩定供電。
行動能源包非常適合救難使用,鑒於88水災造成山地村落及救援團體的通訊電力中斷,連繫困難,甚至災難資訊不明,因此紡織所明天將於台南縣將軍鄉忠興村「漚汪文衡殿廣場」捐贈450套行動能源包,供內政部消防署建立全台山區急難救助電訊連繫網路。
紡織所研究員林政助表示,一般矽晶太陽電池需要強烈日光才能發電,但紡織所選用的可撓式太陽電池,可在1/3弱光下展現光電轉換能力,長時間發電。
特別是一般太陽電池因光線及發電不穩定,根本不能直接用於電器充電,尤其所發電力若無法即時收集儲存,將完全流失。
林政助指出,紡織所看準太陽能電力必需穩定供電的前提,利用碳纖維技術做成電極,成功研發出全球第一件可商業化的「織物型可撓式超級電容」,它像織物一樣輕薄、可以摺疊、耐壓達100公斤以上,適用氣候變化從攝氏零下20度到80度,範圍極大。
他說,織物超級電容最重要的是發揮穩定電壓的功能,穩定接收並轉化來自太陽電池的不穩定電源,更可大幅提升一般充電式蓄電池的使用壽命。使得電力銀行系統完全儲存白天轉換的電力不至流失,無論日夜均可隨時隨地正常供電。
林政助強調,由於能源包輕薄好用,功能和價格大幅強過外國貨;紡織所不但繼續研發適用12伏特的行動能源包,供更多不同電器產品,同時申請台灣、美國、中國、日本的專利,並輔導紡織品牌商和下游廠商生產銷售,目前已有外商準備下單採購。98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