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8.16 拓墣產業研究所今(16)日指出,或許市場不少人認為蘋果iPad第一個勁敵是華碩 (2357) 的變形平板、三星的Galaxy Tablet 10.1,甚至是惠普的HP TouchPad,不過美國電子書大廠亞馬遜擁有 2 億個用戶(歐、美、日),以及完整的後端服務,因此亞馬遜推出平板電腦後,可望複製Kindle與Kindle Store的勝利模式,搶占平板商機並威脅iPad地位。
拓墣指出,在電子書市場中,一般人都將焦點放在Kindle電子閱讀機身上,不過,亞馬遜的Kindle Store與Kindle間串聯整套服務架構才是重點,拓墣表示,亞馬遜在電子書市場販賣的是服務而非產品,因此若切入平板電腦市場,其重點將是背後的服務商機。
拓墣認為,Kindle與Kindle Store的關係與iTunes與iOS裝置的關係一致,消費者在Kindle Store下載的電子書只能在Kindle閱讀器或透過Kindle應用程式閱讀,一旦讀者成為Kindle用戶,就難以跳脫至其他電子書商店,這就是所謂的「Lock-in」策略。
拓墣表示,一旦亞馬遜推出Android作業系統平板電腦,將能複製Lock-in策略,讓客戶黏著在其後端服務上,或者亞馬遜可強調其平板電腦閱讀的優勢性,進而吸引Kindle電子書用戶購買其平板電腦。
此外,拓墣也認為,非蘋果品牌平板電腦要與iPad競爭,首要戰略是低價,但以目前硬體成本結構來看,要推出零售價格349至399美元以下且具硬體規格的平板電腦,幾乎不太可能,因此仰賴後端服務補貼硬體損失將是目前可行的策略。
拓墣認為,亞馬遜同時擁有電子商務購物中心、電子書商店、MP3線上商店、VoD視訊服務商店、應用程式商店、及雲端服務等可與蘋果匹敵的服務生態體系,因此,亞馬遜將可複製其在Kindle上的成功模式,以低價吸引消費者購買其品牌之平板機,再透過其內容與服務、甚至廣告補貼其平板電腦損失,這種模式將有機會與蘋果進行一搏。
反之,拓墣認為,其他廠商若無後端服務或廣告補貼硬體成本損失的條件,在低毛利的平板電腦市場中,與低毛利PC市場沒有太大差異。
拓墣認為,這是後PC時代與PC時代在競爭基本條件上最大不同處,若一味看重硬體規格或只在產品上玩創意,不容易在平板電腦市場奪得更大市占,產業應強化後端服務與內容,才有機會致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