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1.03.14 當前觸控面板二大主流技術分別是以蘋果為首的玻璃投射式電容(Glass Type PCT),另一方則是非蘋陣營如三星、宏達電( 2498 )所採用的薄膜投射式電容(Film Type PCT),而兩者之間孰優孰劣各有論戰。但,可以確定的是,智慧型手機品牌廠為了拓大市占率以及面對明年全球景氣趨緩,陸續開始往中低階智慧型手機發展。品牌廠為了維持一定利潤,只好要求相關零組件廠商降低成本,其中,占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成本結構最大的觸控面板模組是首當其衝。
這也點燃明年觸控技術單層玻璃觸控(One Glass Solution;OGS)或是內嵌式觸控(In Cell Touch)二股新勢力對抗,最終誰會勝出得端看主宰市場的品牌業者臉色,一旦領導廠商採取任何新的觸控技術,勢必造成另一方的損傷,可預見的是明年觸控產業將進入一場廝殺流血大戰。
TPK、勝華布局OGS
當前所謂的玻璃投射式電容觸控面板(G/G),係將玻璃基板加工後,經過ITO(銦錫氧化物)鍍膜,再經過黃光製程,作成觸控感測器(Touch Sensor),再與保護玻璃(Cover Glass)和TFT LCD液晶面板貼合,製成觸控面板模組(Touch Module)。G/G投射式電容觸控其優勢在於強度、光學效果、靈敏度等特性優於其他觸控技術,缺點是成本較高,因此,適用於高階機種。若是針對中低價市場及輕薄化趨勢,勢必得往薄膜(G/F)或是OGS發展。但,由於薄膜式(G/F)阻抗較高,致使觸控驅動IC須耗費更多電力來滿足觸控行為,雖在貼合製程的時間及成本上表現較玻璃投射式(G/G)優異,但導入終端產品設計後,高耗電量及產品發熱的狀況,成為一大需克服的難題。
而近來包括TPK( 3673 )、勝華( 2384 )均開始往OGS發展,所謂的OGS是
指將觸控ITO直接鍍在素玻璃,可省掉一片玻璃成本,製程上亦可節省一道貼合程序,可較G/G便宜約五成,較G/F便宜約15%,但唯一缺點是強度不足。若OGS方案能突破單片玻璃強度不足,造成貼合良率不佳且較易產生破片而增加成本的瓶頸,可望成為觸控技術的新主流。目前TPK預計明年7月量產;而勝華則是已出貨給宏達電四款及Nokia兩款機種搭載,展望明年中低階智慧型手機及採用Win 8作業系統的NB,應可帶動OGS需求。
面板廠In Cell來勢洶洶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專注發展玻璃投射式電容觸控面板的TPK,儘管11月合併營收創歷史新高,且前三季每股賺進41.45元,但股價仍不敵外資法人賣單摜壓,自8月除權後一路下跌從780元最低來到326元,跌幅高達58%,更破掛牌價,以法人預估TPK今年EPS至少有50元計算,目前本益比不到七倍,究竟法人此時為何大舉拋售TPK股票,背後隱含著對公司營運前景的疑慮?除了因單一客戶過度集中,一旦競爭對手低價搶單,恐陷入價格戰,造成毛利下滑、獲利衰退之外,但最主要的還是日前傳出蘋果新產品將導入內嵌式觸控,恐對TPK有所負面影響。
基本上,內嵌式觸控面板最大優勢在於減省貼合次數與材料成本,以減輕行動裝置重量。簡言之,In Cell是將觸控元件整合於顯示面板之內,使得顯示面板本身就具備觸控功能,不需另外進行與觸控面板的貼合與組裝。不過,若要發展內嵌式觸控,面板廠必須先有LTPS(低溫玻璃)技術才有機會,進入門檻相對較高,友達( 2409 )早在2007年便搶先發表內嵌式多點觸控面板技術。面對大尺寸面板廠搶做In Cell生意,對於純做觸控模組的廠商而言,的確面臨到生存危機。
目前內嵌式觸控大致區分為on-cell及in-cell兩種,細分又有四種:內嵌光
學式(In-Cell Photo)、內嵌電容式(In-Cell Capacited)、內嵌電阻式(In-Cell
Resistive)三種內嵌整合於顯示面板的技術,以及整合於最外層濾光片的表面電容式(On-Cell Capacited)技術。不過,因感測器在Cell中易受電磁訊號干擾,且良率不高,導致In Cell距量產仍有一段時間。因此,短期之內,內嵌式觸控暫時不會對專業觸控面板廠造成太大威脅。反倒是要關切明年觸控面板廠在大舉擴產之後,展開一波殺價競賽,過往高毛利時代恐將過去,最終考驗著誰家良率高低。
這也點燃明年觸控技術單層玻璃觸控(One Glass Solution;OGS)或是內嵌式觸控(In Cell Touch)二股新勢力對抗,最終誰會勝出得端看主宰市場的品牌業者臉色,一旦領導廠商採取任何新的觸控技術,勢必造成另一方的損傷,可預見的是明年觸控產業將進入一場廝殺流血大戰。
TPK、勝華布局OGS
當前所謂的玻璃投射式電容觸控面板(G/G),係將玻璃基板加工後,經過ITO(銦錫氧化物)鍍膜,再經過黃光製程,作成觸控感測器(Touch Sensor),再與保護玻璃(Cover Glass)和TFT LCD液晶面板貼合,製成觸控面板模組(Touch Module)。G/G投射式電容觸控其優勢在於強度、光學效果、靈敏度等特性優於其他觸控技術,缺點是成本較高,因此,適用於高階機種。若是針對中低價市場及輕薄化趨勢,勢必得往薄膜(G/F)或是OGS發展。但,由於薄膜式(G/F)阻抗較高,致使觸控驅動IC須耗費更多電力來滿足觸控行為,雖在貼合製程的時間及成本上表現較玻璃投射式(G/G)優異,但導入終端產品設計後,高耗電量及產品發熱的狀況,成為一大需克服的難題。
而近來包括TPK( 3673 )、勝華( 2384 )均開始往OGS發展,所謂的OGS是
指將觸控ITO直接鍍在素玻璃,可省掉一片玻璃成本,製程上亦可節省一道貼合程序,可較G/G便宜約五成,較G/F便宜約15%,但唯一缺點是強度不足。若OGS方案能突破單片玻璃強度不足,造成貼合良率不佳且較易產生破片而增加成本的瓶頸,可望成為觸控技術的新主流。目前TPK預計明年7月量產;而勝華則是已出貨給宏達電四款及Nokia兩款機種搭載,展望明年中低階智慧型手機及採用Win 8作業系統的NB,應可帶動OGS需求。
面板廠In Cell來勢洶洶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專注發展玻璃投射式電容觸控面板的TPK,儘管11月合併營收創歷史新高,且前三季每股賺進41.45元,但股價仍不敵外資法人賣單摜壓,自8月除權後一路下跌從780元最低來到326元,跌幅高達58%,更破掛牌價,以法人預估TPK今年EPS至少有50元計算,目前本益比不到七倍,究竟法人此時為何大舉拋售TPK股票,背後隱含著對公司營運前景的疑慮?除了因單一客戶過度集中,一旦競爭對手低價搶單,恐陷入價格戰,造成毛利下滑、獲利衰退之外,但最主要的還是日前傳出蘋果新產品將導入內嵌式觸控,恐對TPK有所負面影響。
基本上,內嵌式觸控面板最大優勢在於減省貼合次數與材料成本,以減輕行動裝置重量。簡言之,In Cell是將觸控元件整合於顯示面板之內,使得顯示面板本身就具備觸控功能,不需另外進行與觸控面板的貼合與組裝。不過,若要發展內嵌式觸控,面板廠必須先有LTPS(低溫玻璃)技術才有機會,進入門檻相對較高,友達( 2409 )早在2007年便搶先發表內嵌式多點觸控面板技術。面對大尺寸面板廠搶做In Cell生意,對於純做觸控模組的廠商而言,的確面臨到生存危機。
目前內嵌式觸控大致區分為on-cell及in-cell兩種,細分又有四種:內嵌光
學式(In-Cell Photo)、內嵌電容式(In-Cell Capacited)、內嵌電阻式(In-Cell
Resistive)三種內嵌整合於顯示面板的技術,以及整合於最外層濾光片的表面電容式(On-Cell Capacited)技術。不過,因感測器在Cell中易受電磁訊號干擾,且良率不高,導致In Cell距量產仍有一段時間。因此,短期之內,內嵌式觸控暫時不會對專業觸控面板廠造成太大威脅。反倒是要關切明年觸控面板廠在大舉擴產之後,展開一波殺價競賽,過往高毛利時代恐將過去,最終考驗著誰家良率高低。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