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9.17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主席伯南克個人本屆任期內開出了一張最大的支票:QE3(第3次量化寬鬆)。該政策在美國總統大選白熱化期間推出,同時兌現時間超越伯南克任期,使其「輔選」風聲不絕於耳;而對照著台灣立院將開議以及2014年的「七合一」選舉,此時政院表態電價「緩漲」至明年10月再「討論」,無疑讓人感受到當政治口水綁架經濟,政策搖擺對於總體市場的傷害風險持續升高,而這個月收到電費收據的民眾則要有夏季用電的心理準備。


事實上,這第一波電價調整之所以在這段時間非常有感,主要仍在於政策推出的時間點正逢夏季的大量用電期間。


對一般家庭用戶超過660度機率大幅增加,而若以夏季使用1000度電,依三級距計算,第一階段費率調整前後「差額」約增98元,這個數字乍看之下「很小」、「沒甚麼」。


但在夏季量增基礎上,雖有「電費折扣獎勵節能措施」,仍使平均每戶收到台電帳單時「總額」無不出現了「價量齊揚」的驚人趨勢,儘管依個別家庭使用而有不同情境,但若用電度數超越2500度,7月4日至9月4日期間,一戶應繳總額超越1.7萬元是跑不掉的,而商業用電若超過1000度應繳總金額要破萬則更是於法理所當然了。


原據台電公式計算,隨著夏季電價計算方式結束,稍後的月份若啟動第二階段調整,與每年同期每1000度電電費用差額則估僅在十幾塊。


然而不只是電價,當油價調漲或緩漲消息傳出時,市場的各種「預期心理」也隨著「總額」驚人的電價,提前影響了升斗小民的生活,這是所謂商家用產品價格直接告訴我們的有感轉嫁,對於推行長遠的重大公共政策而言,若無理性基礎而「朝令夕改」將使人民在生活上無所適從。


也正如伯南克與德拉吉帶給我們的啟示,他們難道不清楚突然宣布的刺激政策對於引發預期性通膨的動盪風險?


決策者他們意識到這一點,卻仍義無反顧。


同時,他們也不約而同的發出警告:單靠這一種藥方是不夠的,經濟的病癥最終要治愈還是要靠政界人士的有力行動。(接下頁)


問題繞了一大圈,最後,還是回到政治領袖如何「有智慧」解決問題,但是,政治家的支票也無法對你這個月實際用多少而收到的電費帳單有甚麼幫助。


隨著陸續出爐不佳的經濟數據使各國執政黨民意支持下滑的「瘟疫」,各國國內政治壓力與政府預算吃緊的情況如泡疹般連環出現,政治家緊張得面色蒼白,經濟學家則仰賴著這些越來越緊張的人。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在明天立院開議前,陳內閣正努力縮小朝野緊張的鴻溝。


明天陳揆能否能因此而得已上台進行報告,呼籲凍漲電價的在野陣營在府院暫讓步後態度上的變化也仍存未定之數,尤其民進黨魁蘇貞昌已表態尊重黨團決議「換內閣救經濟」。


但是,電價緩漲的正式確定已直接的否認了在今年初馬政府所稱「不得不作」、「帶著鋼盔也要做」的種種改革理由,這不到一年之間政策的數種變化,隨著立院各種政治口水泛濫與陳內閣成員位置隨著證所稅的排列組合改變,包括藍營內部所稱「不只是打了馬總統一巴掌的林益世案」,政策的「朝令夕改」對於人民生活的傷害已不可諱言。


當時間來到這一刻,歷史將會見證政策搖擺對經濟的影響,而當QE的強心針已逐漸讓市場麻痺以後,政治家將面對人民天天面對的現實,而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台灣企業仍將淡定在這波政策浪潮中自己靠自己扮演著支撐經濟成長的一股力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修網電腦補給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