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0.15產業界傳出以鴻海 (2317) 、正崴 (2392) 為首的蘋果供應鏈,醞釀向蘋果(US-AAPL)爭取調漲代工費用,由於鴻海先前有爭取調漲成功的案例,且這回iPhone 5等新品製作難度大增,且趕工期間也碰上大陸「十一長假」,加班費多達3倍,蘋果方面的確有可能「體恤」供應鏈。不過產業界也指出,台廠代工廠中,仍有不少願意擔任「蘋果義工團」者,只求能搶到蘋果訂單,而這些「義工團」別出來搗蛋,才可望讓台廠蘋果供應鏈能多「喝口湯」!
根據國外拆解蘋果iPhone 5的報告分析,以iPhone 5 16G版本為例,成本約207美元,但蘋果每支手機可賺進200美元,蘋果的淨利高達5成。其中台廠供應鏈僅占生產成本約1成,代工利潤更是只有每支手機的1%,台廠供應鏈力挺蘋果多年,為蘋果打下智慧手機、平板電腦、NB江山,但還是只能眼看蘋果大口吃肉,台廠供應鏈只有喝口湯的份。
而蘋果多年來,一方面是訂單過於集中單一供應鏈廠商,有產品良率、趕工趕不出來的風險,另一方面也是「制衡」台廠,幾乎每項零組件產品,都不會只向1家供應鏈廠商採購,至少都有2家以上的供應商,也讓台灣零組件代工廠間,為了能吃到更多蘋果訂單,都懂得嚴格「自我控管」成本。而蘋果此一分散供應鏈的策略,行之有年後,也吸引了不少為爭取蘋果訂單,寧願擔任「蘋果義工」的台廠。
其實從上市櫃公司蘋果供應鏈廠商近幾年毛利率、獲利,幾乎都呈現「穩定下滑」的趨勢,也有許多喜歡「敲鑼打鼓」,聲稱自己吃到蘋果,但所繳出的財報成績單,卻是「紅字」連篇,造成蘋果淨利5成,台廠供應鏈只分到「1%」利潤的問題癥結,仍在於台灣電子產業「一窩瘋」積習難改,殺價搶單的惡性循環,讓台廠供應鏈只得勒緊褲帶,長期吸收不到養分,體質愈來愈孱弱!
雖然台灣電子業者相當自豪,如果沒有台灣電子供應鏈,將不會有今天的蘋果神話,許多3C電子產品也都適用,如果沒有台廠電子供應鏈,全世界的3C電子產品推陳出新的速度必然變慢許多,而且價格也必定是現在的數倍,但是也拜台廠的「一窩瘋」積習所賜,全球都可享受物美價廉的3C電子產品,但台廠供應鏈的利潤卻愈來愈薄。
每逢全球經濟景氣拉警報,台灣的電子供應鏈廠商就得面臨「洗牌」,但多年「洗牌」後,留下來的廠商,儘管營收「大者恆大」,但毛利卻愈來愈低,以毛利趨勢來看,即使僥倖能夠在每次洗牌後活存下來的,體質愈來愈差。台廠供應鏈,只要一天不破除「一窩瘋」的心態,只要還是有人樂於當「義工」,永遠還是只有喝湯的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