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7 14:59 時報資訊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目前全球已有15個以上國家擁有一萬輛以上的電動車(含複合動力),其中日本更有121萬輛以上,德國、日本、美國等汽車大國都已經將政策轉向電動車,尤其2016年CES展已展出自動駕駛汽車,未來10年,自動駕駛更將是智慧車載市場的重要推手,而台灣車載業者具備相當能量與經驗,絕對有發展優勢。

「2017富邦投資論壇」中,比亞迪董秘李黔表示,中國電動車銷量在2016年達到50幾萬輛,預估目標是2020年電動車存量500萬輛,未來一年要增加200多萬輛,尤其電動車零件愈做愈好,估計2020年是爆發點,但要留意的是,中國在2020年將取消電動大巴的補貼,取消補貼之後是否能被市場接受?2020年將是關鍵。立凱-KY董事長張聖時則補充,目前大陸電單車普及,原本就對使用電單車及充電非常習慣,車輛從電單車改成乘用車,市場接受度高,而現在的電動車市場是由中美兩大龍頭比亞迪和TESLA撐著,而中國電動車市場必須成功,才能給全球希望。

凱勝綠能副總經理劉弘麟強調,從售後市場來看電動車的發展,客戶買電動車最關心的是電池問題,首先就是安不安全?再來就是電池的電容量、性能,包括快充還是慢充、電池壽命等,電動車每公里行駛電費只占燃油車油料成本的20%至25%,很多業者已看到節省成本的優點,做好使用電動車的準備。貿聯-KY總經理鄧劍華表示,美國到2020年目標要有100萬台電動車市場規模,電動車產業的所有業者,不存在競爭對手,大家都是夥伴,共同把市場做大。

至於台灣產業的機會呢?「2017富邦投資論壇」的專家們一致表示,台灣雖然市場小,但是技術強,台灣供應鏈的機會非常大,包括Google、Apple、nVidia等都進軍電動車,因為電動車的關係,以前進不了汽車工業的企業都能進來,而IT本來就是台灣的強項,這是台灣企業的優勢。從戰略上,可以關注零件廠是不是能透過合作、合資進入大陸市場,跟著中國大陸在2020到2025年的爆發期一起成長,戰術上,則是合作對象的技術儲備、降低成本、規模量產能力更是重要。

展望未來,電動車產業將伴隨技術提升、經濟規模擴大,以及多元商業模式發展,看好全球的同業共同把電動車、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做大,屆時環保意識與各國政府的支持,將帶動產業爆發,相關供應鏈、零組件企業也一起受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修網電腦補給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