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1.13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落幕,拓墣產業研究所今(13)日只出,今年消費性市場最有機會的五大產品將是「平板機及周邊商品」、「智慧電視」、「體感應用」、「整合性CPU」以及「線上應用商店」。


拓墣指出,以往CES多由硬體產品掛帥,但今年展會與往年最大不同之處,在於提點出當硬體技術皆已到位,「內容與服務」成為影響關鍵,特別是在行動裝置爆量增長的年代,數位內容、線上應用商店、使用者介面設計或系統加值服務等內容供應者,皆須與各種行動裝置共生,形成以「軟體帶動硬體」銷售成長的嶄新產業生態。


平板機大成長 多工與4G聯網興起


拓墣指出,CES展場中眾多平板機多數大同小異,大廠仍是主要玩家,「多工整合」及「高階傳輸規格」是新一代產品特徵。如RIM以雙核心1GHz CPU及1GB記憶體,強化Playbook多工處理能力,目前為商務人士所廣泛使用的Blackberry手機也可與Playbook進行資料同步,充分展現跨產品整合能力;Motorola Xoom除採Android 3.0最新版本,也號稱能在2012年上半年升極至傳輸速度較3G系統高出10倍的4G系統;宏碁 (2353) 的Iconia Tab也同樣以4G為號召,並與Verizon合作,提供應用軟體及串流影音服務。


因此,拓墣認為,在iPad亮眼銷售成績及具競爭力的價格壓力下,國際大廠都已認知單憑價格衝銷量並非解決之道,平板機仍須具備更多價格外的賣點,否則最終仍會淪為價格戰。


智慧電視火拚


可直接連網的智慧電視在今年CES展中熱門程度並不亞於平板機。Sony、Samsung、LG、Toshiba、VIZIO、Haier、Panasonic等大廠紛紛推出相關機種,並積極拉攏內容供應商,讓消費者可由網路直接下載電影、電視節目等數位內容,並同時在畫面上顯示最新即時資訊。


但若只具備網路瀏覽和Widget功能,智慧電視恐怕只能稱得上是放大的LCD螢幕。因此,Samsung、LG針對智慧電視開發應用軟體,讓電視也可以玩遊戲或做為學習平台,改變傳統電視使用方式,拓墣認為,隨著3D內容日漸增加,智慧電視可思考如何將3D技術和遊戲及數位學習整合,並透過網路與全球玩家互動或連結更多學習資源。


體感技術延伸 3C產品更好玩


除遊戲外,拓墣也觀察到「體感技術」已被運用在其他領域,例如Casio新數位相機,就以體感技術取代傳統相機自動拍照的倒數計時器,消費者甚至可用特定手勢「指揮」相機按下快門,而不需費心設定複雜的倒數計時功能。


此外,提供微軟( (US-MSFT) )體感遊戲機Kinect技術的PrimeSense也與華碩 (2357) 合作,推出應用在PC平台上的體感裝置WAVI Xtion,該套件原屬3D感測自然互動介面技術,而 PrimeSense也表示已開發出Xtion PRO體感開發解決方案,輔助軟體開發商導入體感技術,將體感技術延伸至更多產品;另外,體感技術也已滲透進入電視,如Philips與海信皆推出以體感技術取代電視遙控器的相關概念產品。


整合型處理器 挑戰視覺體驗


另一方面,Wintel架構在平板機、手機等行動裝置面臨式微危機,使得Intel( (US-INTC) )除在手持裝置面臨ARM的挑戰,向來穩固的PC領域也因AMD( (US-AMD) )的進步而有如芒刺在背;這樣的趨勢逼迫Intel正視轉變中的科技使用習慣及情境,並重視圖片、影像、聲音處理效率,滿足消費者對極致視覺體驗的進一步追求。


因此,強調影像處理能力的Sandy Bridge處理器,對Intel未來發展可說事關重大,本屆CES展中Intel利用Sandy Bridge演示即時臉部3D影像處理及Microsoft Avatar Kingnet,為整合型處理器的應用做最佳概念展示,同時Intel也宣示重視娛樂、直覺性的「消費資訊」時代來臨,拓墣預料,諸多技術加持也將帶動數位內容產業新一波發展,成為不容輕易忽視的亮點。


硬體規格閃邊 軟體商店當道


由蘋果(Apple)( (US-AAPL) )所帶動的軟體商店銷售模式,已成各種消費性電子產品不可或缺的服務之一,如NB、智慧型手機、電視、遊戲機甚至家電等,皆紛紛推出可允許使用者自行下載應用程式的服務;拓墣分析,2011年CES最值得探討的部份不在琳瑯滿目的硬體規格,而是廠商如何透過新技術、內容服務與產品之結合,滿足消費者重視娛樂、直覺性閱讀等資訊消費需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修網電腦補給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