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2010年11月8日電)美國推出第2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使全球陷入美元泛濫的擔憂之中,在20 國集團 (G20)首爾峰會前夕,中國官方新華社今天發表評論指出,G20應嚴格監管國際儲備貨幣發行者的行為。
這篇評論指出,美國的第2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使人擔心近兆美元流動性對世界經濟的副作用,這使G20建立有效監管國際儲備貨幣發行者的機制,維護國際金融市場的穩定,促進世界經濟的復甦「更顯必要和迫切」。
評論說,目前國際儲備貨幣包括美元、歐元、英鎊及日元等,但處於主導地位的依然是美元,全球大宗商品交易、資本流動、直接投資也主要使用美元。歐洲中央銀行的報告顯示,美元作為世界頭號國際儲備貨幣,儘管比重持續下降,但2009年美元佔全球外匯儲備總額的比重高達62.2%。
評論指出,美國新一輪量化寬鬆政策對世界經濟的負面影響顯而易見:未來通貨膨脹預期加大,熱錢湧入新興經濟體國家,造成這些國家的資本泡沫;推動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打擊復甦中的世界經濟;加快美元貶值步伐的同時,導致別國貨幣升值壓力大增,引發各國的貿易摩擦和匯率爭端等。
評論就此指出,美國出於國內政局和一己經濟利益考慮,「正在無視其國際儲備貨幣發行國和美元作為國際匯率體系錨定器的地位,樂見甚至蓄意推動『弱勢』美元。」實際上,在後金融危機時代,美元通過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壟斷地位實現貶值的意圖越來越明顯。從2001年至今,美元已實際貶值31%。
評論說,「瘋狂印刷、泛濫成災的美元,已然成為當今國際金融和世界經濟的亂源之一」,加上這次國際金融危機暴發於美國,加強對美國宏觀經濟政策尤其是貨幣政策的監督「極為必要」。
評論認為,G20是當前公認的國際經濟合作主要平台,「無疑是監管世界儲備貨幣發行者的最佳平台」,世界儲備貨幣發行者在推出重大貨幣政策前,「有必要通過G20機制進行事先通報和溝通」;G20機制可以在可持續和平衡成長架構下,強調各國宏觀經濟政策尤其是貨幣政策的責任問題,並「進行定期的審議和檢查」。
G20還可授權國際貨幣基金(IMF)負責日常具體工作,並由IMF對監管政策進行細化、執行並定期彙報。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日前指出,新一輪量化寬鬆政策不一定是一個優化選擇,也許會產生其他副作用,像美元這樣具有重要國際地位的貨幣,應該反省現有國際貨幣體系存在的問題。
此外,評論指出,從短期來看,應該對美元等世界儲備貨幣的發行制定相關國際機制加以控制,「給其發行套上籠頭」。而從長期來看,「必須改變由一個主權國家主導國際貨幣體系,必須改變讓一個主權國家的中央銀行來決定國際儲備貨幣的發行。」
評論提出,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理想目標應該是:創造一種與主權國家脫鉤、並能保持幣值長期穩定的國際儲備貨幣,以避免主權信用貨幣作為儲備貨幣的內在缺陷。
留言列表